引用:
作者juliuschu
(1)在核電廠工作,不知是否為專業人士?
我是業餘的,所以七八區不能講話?
(2)N2愈來愈少,為何就有內爆的可能?至少得再加上一些條件吧!也想請問,何謂內爆?如何定義它?
在三浬島之後,乾井為何要充氮?
我只是說空氣也有可能隨你venting的過程中跑去乾井,你不能否定這種可能性。乾井可不會產生氫氣這種東西。
(1)從何得知牆壁有2m厚的RC?
這點你大可自已找資料,不用我找給你。
(1)反應爐內鋯水反應產生氫,壓力和乾井有何關係?(條件:safety relieve valve未開啟且管路未有任何的blackout)
灌水後爐心水位並未上升,乾井壓力上升到8kg,設計只有427kpa,這是他們的資料
,你問我的話,也可以自己想想看為什麼?
(2)為何短時間吃100msV,就會致癌?絕對嘛?課程應該有教吧!
當然不是絕對,那名員工已經外送,乾井內大修的時候待二個小時看看或許也會到吧。
我只是說種致癌機會高,不等於他一定會致癌。0.1Sv如果不算高,你可以說說看多少才高?有啦,車諾比的那些軍人吃的絕對超過這個值。
(3)為何ECCS會進水,如何定義ECCS?應該是emergency circulating water pump馬達進水,造成此系統不可用。
我說可能會進水,不一定是底部進水。
二次圍阻的門並無防水的能力,我想同樣是ebasco或東芝設計的不會差太多。
這點以後自然東電會講。ESW不可用也有可能,在DG沒電下,討論這個沒意義。 一到三號機EECS不可用,事實上他的不是每個都inop吧,hpci rcic也有運作不是嗎,只是後來停了。
就針對上述你所PO的訊息,個人提出的幾個疑問,如有得罪之處,敬請見諒。
其實只想傳遞一個訊息,身為在核電廠工作的一份子,絕非記者,勿看了圖片或
資料,做無謂的延伸和臆測。
網路討論是很OK的一件事,但核電在臺灣的發展是非常艱困的一件事,每個人
有各自的論點,這都沒有錯,但往往只從單方面切入。個...
|
核電發展艱困,和其自己製程特性和國民素質有關,今天發生這種事情,並非證明反核人士的先知,而是證明當年的設計的實在不足。和本討論無關。我就自己的想法解讀,你也可以有不同的意見,我也尊重,我承認可能有錯,但你一開始就說別人是錯的,我覺的沒辦法接受。當然最後會有官方說法,但目前東電一概不說明的話,那也只好任人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