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 ROD
我去過墾丁的核三廠排放口 , 那個水流之大 , 令我震撼 .
不是像那樣子就給排出去 ?
|
那個是冷卻海水,用來冷卻汽機和發電機還有反應爐的。沒發電時用不到那麼大。
但是剩下的功率也是很可觀,不知道他們要用什麼冷卻這些注入的海水。
還有當發生燃料棒露出時,基本上就沒辦法拿出來,一定變形。沒辦法送到燃料池內。不管灌不灌海水或是硼液應該都沒救了。
失去冷卻海水是非常難救的事情,日本也和台灣一樣,有所謂的消防水(生水)想打進去,
但似乎沒成功。
東電福島發生的事情是我們最好的一課。他告訴世人用核電所要代出的風險,以及未來在對老舊機組有點像盲目樂觀的評估是很好的教訓。台灣今天沒辦法一定要使用核電,有其各種不得已的原因。在這種情形下如何不讓福島的例子在台灣重演是我們工作人員所要學習的方向。有人一直把注意放在核四,其實福島像核一,不是核四。理論上核四abwr還是比核一二這種 bwr好一些。 雖然GE和他的下包還有電力公司本身的施工都造成一大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