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斯圖亞特
自己又想到太平天國的例子...
太平天國佔據南京之後不是沒有想北上滅了清妖
只是外派的北征軍 沒有取得多大的具體成效
內部也開始因為有了據點之後開始領導階層開始進行政治鬥爭
內外相加消耗了很大的實力...
個人認為如果不是內部鬥爭 太平天國或許可以多支撐十年
這也是很多起義組織的通病吧,一旦有了點權力之後
上位者又會開始為了權力鬥爭,殊不知這樣鬥下去就算得到了
權力也是一個殘破的玉座
|
太平天國的初期軍勢這麼旺也跟當時歐美列強有關
講白點就是在當時教廷半支持下成事的
只是在打下沿海富庶地區後,因為無差別的屠城連傳教士與各列強移民都碰,反而引起反感
導致太平天國中期以後,列強倒戈反援助清軍進攻,收復沿海地區,斷其經濟與糧食來源(不過當時列強只是守住自己已經早先圈地的勢力範圍,其他還是讓湘軍與清廷自己打)
才讓太平天國整個龜縮起來,畢竟再太平天國起義時,當時列強的定義是宗教戰爭,而給予不少當時先進武器的援助.....
不然我個人看法是....清朝中後期雖然是列強嘴邊肉
但是要修理一般中型叛亂或起義,依然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