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舊資料貼出來,以免有人不知道又亂說了
迪士尼與月眉(2005.09.13-中時晚報)
2005.09.13 中時晚報
迪士尼與月眉
呂紹煒
月眉案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的重點BOT案之一。當時是以承租台糖的土地對外招標,投標結果由美國華納兄弟名列第一名的議價者,但政府對華納要求的配合事項都不願承諾,最後華納棄權,由排名第二的長億集團遞補,長億也很爽快的簽約。
不過,在計劃執行中,長億卻因擁有豐沛的政商人脈,連與經建會召開的月眉會議上,都能以顧問名義派出立委與會,其對政府單位的壓力不言可喻。就這樣,當時政府不願給予華納的承諾與條件,一一釋出給長億。至於經營成效,月眉別說對國外旅客完全缺乏號召力,即使對台灣的民眾,也未能形成風潮。
...............
=======================================
台灣曾兩次與迪士尼樂園“擦身而過” 2005-09-12
國際線上消息(記者王奇雲段爽葛懷宇):香港迪士尼樂園今日(12日)在港揭幕。據了解,20多年前,迪士尼公司曾經叩過台灣的“門”。
據台灣媒體報道,當時,迪士尼慎重考慮在亞洲設立全球的第三座迪士尼樂園,考慮的地點包括日本、中國台灣和東南亞幾個城市。
迪士尼需要廣大的園區,日本和台灣地區比較,台灣地區土地成本低很多,考慮地理位置觀察,台灣還位居亞洲中心位置,應該可以吸收鄰近國家和地區最多的客源。
但是迪士尼最後評估認為,迪士尼一年至少要600萬人次入園才不會虧本,外來人口必竟有限,迪士尼第一考慮是本地人口,台島當時人口還不到2000萬人,而日本已有1億人口。
13年前,台灣第二次和國際知名主題樂園接觸。當時臺當局宣佈,臺糖將釋出台中縣月眉一塊200公頃的土地,計劃開發一座中型主題樂園,而且要國際招商。
最後有兩家企業競爭,一是“中華開發”與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合作,擬建一座華納影城,將好萊塢電影的布景、道具、特效等相關設備都搬到影城,讓參觀的遊客身歷其境,很類似現在的環球影城。第二家是台灣的長億集團,也就是現在的月眉育樂世界。
但當時華納提出臺當局的協助,一是高速公路交流道須連通華納影城,二是鄰近區域變更為商業用地。這些要求遭到外界“政府圖利財團”的質疑,最後華納撤出台灣。 報道說,台灣地區不是沒有機會,只是機會都流失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