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淺草一郎
我的意思?....按照相聲的內容開粥廠啊...
我那九萬多人每人一份....
|
幫貼,雄心壯志,佩服佩服
甲:哎!對啦,說正格的,您最近怎麼這麼瘦哇?
乙:忙啊!
甲:嘔!工作太忙淨加班。……
乙:嗯!我上什麼班哪?我。
甲:啊!嘔!您忙著寫作。……
乙:我寫?我寫誰瞧哇?
甲:誰?那您!……噢!忙著交際應酬。……
乙:我哪兒有哪閒工夫兒啊!
甲:那您忙什麼呢?
乙:我忙那買賣呀!
甲:嘔!您是哪一行發財?
乙:什麼都有哇。
甲:啊!
乙:最近不是提倡這個觀光事業嗎?
甲:啊!
乙:我開了幾個觀光飯店。
甲:開了幾個觀光飯店哪?
乙:啊!有什麼第一、統一、中國、中泰、臺灣、國賓、東方、京華,這幾個觀光飯店……
甲:這都是……
乙:我的。
甲:您的?
乙:嗯!看這意思您彷彿不信是的?
甲:我幹麼彷彿哇!我簡直的就不信。
乙:你不信你問去呀!
甲:他我問誰去呀!我 。
乙:嗯!還有幾個電影兒院。
甲:嘔!您還開著有電影兒院?
乙:有那新世界、大世界、中國、萬國、國際、國賓、國聲、樂聲。還有那……豪華、遠東,還有個日新、新生,嗯。……這幾個電影兒院……
甲:這都是。……
乙:我的。
甲:您的?
乙:哎!你別瞧是我的,那個新聲電影兒院上回著火我連著急我都不著急。
甲:是啊!他根本沒你什麼嘛,你著什麼急呢!
乙:還有幾個酒家……
甲:酒家您開的也有。
乙:有白玉樓,黑美人兒,還有那望花台、五月花、新永樂、東雲閣、這幾個酒家……
甲:這都是?……
乙:我的。
甲:也是您的?
乙:雖然這幾個酒家呀是我的,我一年到頭我連去都不去。他們那賬啊,我連查都不查。
甲:是啊!你也不敢查呀,你查瞧人家怎麼揍你呀啊!
乙:嗯……還有幾個計程車行。
甲:啊!計程車行。
乙:有這個南海、南僑、東南、江南、開南、建南、華南……。
甲:唉唉唉等會兒,怎麼這上頭都帶南字兒的。
乙:那是啊!與我這名字都帶點兒關係呀。
甲:嘔!跟吳兆南。……唉!對啦!你怎麼不用兆南呢!
乙:嗯!……那!那牌照還沒下來嘛!
甲:你呀!下不來啦!
乙:不單有這計程車呀!你看那個街上跑的那大個兒黃顏色兒,嗯!四十多路那公共汽車……
甲:那都是?……
乙:台北市政府的。
甲:那怎麼不是你的啦?
乙:不是啊!人家都知道是市政府的,那我就不要啦!
甲:這點兒出息呀。
乙:那當然不是我的啦!不過這個縱貫線上跑的這火車……
甲:這是。……
乙:鐵路局的。
甲:這怎麼你也不說是你的啦?
乙:鐵路局的嘛,雖然那火車是鐵路局的,底下那個鐵道……
甲:那是?……
乙:嗯!……那也是他們的。
甲:這!……廢話在這兒。
乙:不過,我最關心的呀還是我這個善業。
甲:善業?
乙:嗯!
甲:不懂。
乙:我開了一個粥廠。
甲:粥廠?……這用不著,此地生活安定,雖然說是有窮有富哇,嗯……要說是吃不上飯的揭不開鍋的在這兒還沒有。
乙:唉!我這個粥廠這個辦公地點哪是在這兒,這個義胞呢大部份都在香港一帶。
甲:您這粥廠有多少難民呢?
乙:什麼難民哪要稱是義胞。
甲:嘔!義胞。
乙:有九萬多人。
甲:多少?九萬多人。
乙:唉!你咬什麼牙呀你?
甲:不是這。……這九萬多人這一天得多少粥哇!
乙:應名兒是粥廠啊沒有粥。
甲:沒!沒粥哇!那吃什麼呀!
乙:一天三頓哪,早晨哪豆漿油條,牛奶麵包隨便兒吃。
甲:嘔!管夠。
乙:晌午包餃子。
甲:什麼?粥廠吃包餃子啊!
乙:你見過什麼呀!你呀!
甲:是!
乙:晚上吃西餐。
甲:還有西餐?
乙:啊!這都得換著樣兒吃啊!
甲:唉!照這樣兒明兒我也搬去吧!
乙:啊!……禮拜嘛捨燒鴿子。
甲:唏……燒鴿子……
乙:你這哈啦子別流我身上啊!
甲:我也沒那麼饞哪!我。
乙:初一、十五,六個人兒一桌燕菜席,吃完了呢,愛看電影兒的看電影兒,不愛看電影兒的開汽車郊外兜兜風。
甲:哦!這玩意兒太享受啦!
乙:那沒娶媳婦兒的,給娶個媳婦兒。
甲:啊!嘔!還管這事兒哪!
乙:唉!你別這麼大驚小怪的好不好哇!
甲:好好好,是是……
乙:平常是這樣捨呀,年節還得單捨。
甲:嘔!逢年過節還單捨!
乙:什麼話呢!那別人兒過節,難道說這義胞就不過節。
甲:哎!對!有理!
乙:再者說呀!助人為快樂之本嘛!這惻隱之心是人皆有之啊。
甲:嗯……是是是……
乙:況且這個義胞大都是背井離鄉啊!遠路而來,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夫」,曾子曰:「一家飽暖千家怨,飽漢子不知餓漢子肌呀」!
甲:這是曾子說的啊!嗐!那我先聽聽您這過五月節您捨什麼?
乙:五月節就是端陽節呀!
甲:是啊!紀念屈原的嘛又叫粽子節。
乙:哎!得捨粽子。
甲:一個人兒幾個?
乙:我那是九萬多人,每人一份兒。
甲:一人一份兒!多少哇?
乙:江米粽子一百,神符一張,一碟兒黑桑甚兒,一碟兒白桑甚兒,一碟兒帶把兒的甜櫻桃,山櫻桃兒一蒲包兒,大杏兩百,艾蒲子六把兒,艾子六把兒,雄黃二兩,五毒兒餑餑四盒兒,玫瑰餅、籐蘿餅一樣兒五斤,汽水兒兩打、兩打靈丹,兩打花露水兒,還有三十五斤黃花兒魚。
甲:嚄!這玩意兒可真齊全啊!
乙:捨嘛!
甲:哎呀!這個太好啦!哦!就這個五月節就捨這麼些東西?
乙:六月天兒熱啦!一個人兒來四條褲子,八件香港衫,倒換著穿吧。
甲:嗯!夠啦足夠啦!
乙:七月呢一個人兒來兩套西裝。
甲:凡立丁的?
乙:不!馬海達克龍的,對付著穿吧。
甲:這!……別對付啦!那已經夠瞧的啦!
乙:啊!這到了八月,可就麻煩啦。
甲:怎麼呢?
乙:到中秋節啦!
甲:嘔!對啦!不是啊!中秋節嗎?……大家都忙,這可以不用捨啦。
乙:什麼話呢,這金錢不過是儻來之物哇!生不帶,死不帶去,這個濟困扶危是人所願為的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甲:喲您聽聽這份酸哪!……先生,您把您這雙皮鞋換一換好不好哇。
乙:曾子曰:「包子有肉不在摺兒上啊」!
甲:這。……這也是曾子說的呀!我聽聽您說這八月節您捨些什麼?
乙:我那是九萬多人,每人一份兒。
甲:啊!
乙:有五斤一個團圓餅,月亮碼兒一張,百酥錠一封,大雙包一對,雞冠子花兒一把兒,毛豆枝兒一枝兒,白花藕一枝兒,白月餅十五斤,紅月餅十五斤,三十自來白,五十自來紅,蜜桃、蘋果、石榴、柿子、檳子、鴨兒梨、白梨虎拉車,一樣兒五個,醒兒梨沙果兒梨,一樣兒五十,一斤英婁棗兒,二斤嘎嘎棗兒,二斤紅葡萄,半斤白葡萄,三百的西瓜一個,不甜管換,葡萄酒,高梁酒,一樣兒兩打,螃蟹八斤半,大個兒團臍。哎!滿是活的。
甲:嘿!這太周到了這個啊!
乙:九月,來兩套旅行裝,兩雙皮鞋。
甲:那到了十月呢?
乙:一人兒一套大禮服,小國旗一面。
甲:那幹什麼呀?
乙:好參加國慶遊行啊!
甲:啊!好好好
乙:十一月來件裌大衣。
甲:嚄!這一年到頭,可都照顧到了,可以算是功德圓滿啦!
乙:不成啊!那還有十二月哪!
甲:十?唉!十二月過年啦!那還捨什麼哪?不用捨啦!
乙:什麼不捨。唉!做人要又始有終,豈能功虧一匱乎哇,他們都是義胞,每逢佳節倍思親,聖人云:「雪中送炭真君子,錦上添花是小人哪!」「好心有好報,好狗不擋道哇!」曾子曰:「一個羊也是趕,兩個羊也是放」,怎麼能不捨呢?捨呀!
甲:捨!
乙:捨!
甲:捨!這過年您都捨什麼呀?
乙:我那兒是,九萬多人……
甲:我那兒是九萬多人,每人一份兒。
乙:咦?你都會啦?
甲:是啊!你說了好幾遍了嘛!
乙:八寸寬,五尺高五碗蜜供,元字兒蘋果二十五個為一堂,麵餡兒五碗,素菜五碗,月餅二十五斤,神祈老佛供,天地供,皂王供,馬王供,一樣兒三碗,祠堂供三堂,春橘二十五個,白蜜供五碗一堂,白月餅二十五斤,財神供一桌,供花兒全堂,金童一對,大殿香一柱,細殿香一把兒,檀香四兩,降香四兩,雲香二兩,炭餅兒五十個,萬壽香五束,百束錠五封,高香五封,線香五封,五斤通宵燭一對兒,一對兒套花兒白臘,大雙包四對,小雙包四對,錢糧四份兒,萬頭兒鞭一封,五把兒麻雷子,五把兒二梯腳,封錢一百張,大畫兒五張,小畫兒十張,精印拜年名片兒一百張。
甲:多周到哇。
乙:全印本人兒的名字,燒紙錢糧兩份兒,街門對兒,屋門對兒,大佛對兒,橫披福字兒,抬頭見喜,出門見喜,春條兒全份兒,黃白年糕供十斤,灶王碼兒一張,馬草馬料全份兒,涼水一碗,這涼水您自己舀得啦!
甲:廢話。
乙:煤球兒五百斤,硬煤三百斤,大炭二百斤,白米兩包,四袋子白麵,五百饅頭,豬頭一個,鯉魚一尾,紅公雞一隻,五十斤羊肉,三十斤豬肉,二十斤牛肉,四個肘子,五斤豬油,全份兒下水五付,羊肚兒十隻,小雞兒五隻,鴨子三隻,一個野雞,一個野貓,海參一斤,燕窩四兩,口磨四兩,五十雞子兒,三十鴨子兒,二十松花,二十鴿子蛋,半斤黃花兒,四兩木耳,四兩鹿角菜,四兩冬菜,五兩大蝦米。
甲:呵!
乙:胡椒面兒一兩,豆皮兒半斤,芝麻半斤,紫瞼半斤,半兒瞼半斤,五十張油皮兒,三斤海帶菜,十斤團粉,香干五十塊,菜干五十塊,軟筋七十塊,麵筋五十條兒,胳炸五十塊,豆腐五十塊,一斤磨鹽,斤半黃醬,三十斤黑醬油,二十斤白醬油,一斤料酒,五斤米醋,三十斤香油,一百斤白菜,五斤衛韭,半斤黃瓜,半斤香樁,一雙皮鞋,一個金錶,兩條兒雙喜,兩瓶兒白蘭地,摩托車一台,兩副撲克牌。
甲:哎呀喝您這份兒捨勁兒這可真不得了哇!
乙:哎!平常每天開開門兒得個百兒八十萬的。
甲:嗯!得!
乙:今兒早晨哪跟人借了十塊錢吃了碗麵坐了趟車沒錢啦。
甲:啊!您不是捨嗎?
乙:我打算這麼捨呀還沒發財哪!
甲:你別挨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