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testbytest 
				對不起 不是想打筆戰 
只是覺得很奇怪 
一. 目前的磁盤良率也不是100%啊 
從系統下看到的定址方式跟硬碟內部的實際定址位置根本無法對應 
硬碟本身就下處理過了 
LBA是系統的索引表 不是硬碟自己的 
以希捷為例 還私下挪一些空間當作自我容錯用 
也就是在一定範圍的壞軌下硬碟自己可標記並重新定義該LBA 的實際位址 
這樣可以減少保固內的小壞軌反修率 
使用內部RAID0 會造成這容錯空間的縮小 
假設是2磁頭做RAID0 只要其中一個磁頭發現該區是壞的 
另一個磁頭也必須標記是壞的 
假設是4磁頭做RAID0 只要其中一個磁頭發現該區是壞的 
另三個磁頭也必須標記是壞的 
導致容量上不會比現有的大 會小很多 
 
二. 目前的硬碟每次存取正確率也不是100% 
但至少在允許下 最終送出的資料是正確的 
就拿SSD來說 也是內部RAID0  
也設計一堆機制讓資料正確 
但也不能保證永遠正確 
就拿實體2顆傳統硬碟來說 
其中一顆的... 
			
		 | 
	
	
 
因為沒有簡單便宜錯誤低的方案,讓多個由機械線性拾取裝置取得的資料做融合跟疊加
最笨的方法就像是讓一台硬碟變成像是兩台的raid 0,他們除了共用馬達跟機殼電源外
需要其他獨立的元件,跟最後整合資料的元件,最後電子零件部分就是超過兩倍成本
而這樣做的意義,其實好像跟用兩台硬碟差不多
電子裝置出錯時修正花的時間,對最後輸出效能的減損,可能你根本沒有感覺
可是機械裝置的出錯次數,也許只要高於10%,性能減損就超過了一半
雙旋臂多磁頭的硬碟機,Seagate曾經有試著發展過,但最後並沒有任何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