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xx123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3
引用:
作者ruinousdeity
我也不知道這有什麼好吵的
撇開日文或是歐美文字這類以音入字的文字
最一開始的記事方式都是壁畫
撇開文字及語言這類後來發明的工具
其實人類本能處理情報的方式是:嗅覺>視覺>聽覺
確實學習的方法隨人百百種
但沒有必要去貶低非文字的學習方式
單靠文字的記憶背誦理解並不符合人類的本能
畢竟,如果不跟實物做連結,單純只有文字基本上毫無意義

PS我個人處理需要記憶背誦的資訊,
基本上是把各頁內容的畫面跟特徵記下來
要背的時候再根據對畫面的記憶對著念


請告訴我 . 誰在吵 . 誰在貶低非文字的學習方式 .... 是我嘛 ??

如果您是這麼認為
我只能說 ~ 我的東西比較難 . 一般人並不容易理解
這些東西置於如菜市場的78區 . 看得懂的沒幾個
只能在我所知的知識外圍跑圈圈罷了
很容易發生對我人身的懷疑與指涉 (仍是因為語言的因素)

我看得出您對語言與思考的認識只落於親身體會與常識
不似我能說出幾大篇看似學術味兒的討論內容
其實整個台灣都是這樣 (貪婪之島 . 淺碟文化 . 人文沙漠)
那些思辯性的東西不能賣多少錢 . 就沒多少人想去認識

在此向您推薦 ... 也向大家推薦

1. 記錄片 ~ 我們為什麼說話 (生物性的)
2. 一本書 ~ 詮釋學1 . 真理與方法 . 第三部 : 語言作為詮釋學經驗之媒介 (思辯性)

現代人類所創造的所有事物都是語言思考的展開 (藝術可能除外)
不光是人身之外的 . 也包含人身之內的 (內外分別很重要)
那些種種古典與新潮的學習方法 . 都建立在此之上 ...

參考
舊 2010-08-23, 06:19 AM #8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123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