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arstorm-2
嗯.. 我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 台灣所有規劃都不太在乎人.
這樣講吧, 很多有工作環境危害的場所, 哪幾間有緊急淋浴?
再來就是工作時提供帽子, 安全眼鏡以及手套. 前提是公司提供, 不是自己買.
台灣人有一個特性.
要不就主事者很小氣什麼都不願意提供.
要不就使用者很浪費, 如果不用自己付錢.
這不關乎什麼中科南科或產業, 就一個普遍的現況.
當然很多人砲轟政府, 我覺得那只是五十笑百步的差異.
當整個環境幾乎所有人都是嘴上隨便說說直到真的被逼才去做事情.
職位高低沒什麼分別.
|
連範圍和影響程度更久的公害污染都沒在理了還這種
以前的人是吃苦要養家又不知道嚴重性慣了
現在的是沒有這樣做,你到別家還是一樣,可以說是一種奇怪的"共識"
除非你能力超強或者有機會如人脈經營,可以到比較特殊健全的公司去
或者跑到國外
就像現在很多危險場所如噪音、粉塵等,不也都是一些快50歲以上的人在做
因為不做這個就沒得做了,自己的能力也只會這個
換到一般人也是一樣,大環境是如此,不是自己跳出框框如到國外,否則就只能接受
而一般人能力有限,被迫接受,難道要餓死,要不就嗑老
當然這是政府該出面管的事情,但是牽制政府的力量還不是在於選票
真正選的時候,我們又會注意這些嗎?
我想反而還是在經濟議題上吧
不都這樣,都市人犧牲鄉下人的利益居多,如果是公害通通都要移到郊區
除非就業非常適合當地人,對當地能創造有用就業機會,如高雄小港
隔一個那麼大的前鎮工業區現在就沒落了.....當然前鎮的公害跟小港不能比啦,只是想到
鄉下地方人較少,反對勢力也更弱,現在也已經不會有什麼當地有力的仕紳團體
然後就像大埔阿嬤自殺等個人權益被犧牲,這種真正該國賠的不能國賠
像現在彰化不也怕因為六輕和中科問題,而影響工業發展和就業問題
一些民意代表和當地基層自治官員,不也說不要環保人員來亂,要拯救彰化的問題
能要政府解決的通常還是選票,而選民到真正選舉的時候,還是不會注重這種問題
而要求別的東西
要有別的東西,那一些問題就轉嫁到可憐人的身上
不也常看到某些新聞台不都愛上演什麼名牌促銷,哪個人又翹班去買
或者別台又是什麼科技業在對岸或新興國家的發展,還是在台灣某些科技園區等,算鳥瞰式的報導等
某些新聞台卻是台灣農業縣的衝擊或污染隱憂,還是天災水災等對農業和居民的後續深度報導等
認同問題差很大
到美國也是一樣,卡翠娜的災民有很多到現在也還沒安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