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ric.chang
走大安溪河床后里到海也不到15公里
苑裡若是與三義交接處跟后里也差不多
這樣我有了解地理相關資訊嗎 
|
后里那邊的地質都是屬卵礫石地質,增加管線埋設施工的困難度及經費,
若考慮重力流排放廢水,后里鄉地勢北高南低,那麼廢水排放管就要順著地勢往南埋設至大甲溪,
但從中科三期基地到大甲溪這一段管線要明挖施工我想是不太可能,
但推進工法或潛盾工法成本又較明挖高出許多,
而且卵礫石地質又較其他種地質更難推進或潛盾。
再來就是沿大甲溪埋設的這一段管線,假設用明挖施工法,
但為了防止颱風來襲時大甲溪洪水挾帶大量土石沖刷衝擊管線,
管線不能埋太淺而且需要很好的管線保護工程,這都是很花成本的,
最後是海洋管線那一段,海洋管線施工更不容易,要考慮洋流、海浪、天氣等因素,
海洋管線固定於海床也不容易,施工成本更高。
綜合上述,你建議的海洋放流管長度應至少要20公里長,
初設成本粗估約需50幾億新台幣,
成本太高了,況且該廢水排放管又有被颱風來襲時大甲溪洪水挾帶大量土石沖刷衝擊致破管的風險,
我覺得中科管理局不會採納從后里開始一路埋管至台灣海峽這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