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吉他之繩
1.過動兒是錯誤的說法,目前的名字已經在十多年前DSM IV就改成注意力缺失。你還在使用『過動』的說法表示你知識還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時代。
這十年論文多了多少你知道嗎?
2.原因是注意力缺失有分兩種,一種是內外皆過動,這是傳統上認定的過動兒,很好辨認,當過老師的,憑經驗就可以猜;另一種是心理過動,從外表上看不出來,但是他很會做白日夢,通常發生在女性。但是因為小女生通常乖乖的,沒有動作,所以這種心理上的過動很容易被忽略掉。
3.注意力缺失以往認為長大之後就會好了(所以有些人都說過動『兒』),現在發現多數長大後症狀依然伴隨著。所以那種『小孩本來就比較皮』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父母的說法,容易讓孩子被忽略掉,在一個孩子不容易適應的環境中,受盡折磨。有些孩子天資聰穎,幸運的自己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那些不容易適應正常人環境的小孩就被不負責的家長或同儕跟老師貼上標籤(皮...
|
如果有這方面疑似症狀的人,剛好你又住在高雄/台北/基隆的,以下訊息供你參考。可以聯絡
台大高淑芬醫師
三軍總醫院葉啟斌醫師
高雄長庚周妙純醫師
基隆長庚王亮人醫師
如果以下描述符合您過去六個月的感受和行為
1.一但完成任何計畫中最具挑戰的部份之後,您有時/常常/非常頻繁 有完成計畫最後細節的困難
2.當必須從事需要有組織規劃性的任務時,您有時/常常/非常頻繁 有困難井然有序地去做
3.您常常/非常頻繁 有問題去記得約會或是應該做的事
4.當有一件需要多費心思考的工作時,您 常常/非常頻繁 逃避或是延後開始去做
5.當必須長時間坐著時, 您 常常/非常頻繁 坐不安穩或是扭動手腳
6.您 常常/非常頻繁 像被馬達驅動一般,覺得自己過度地活躍,不得不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