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haotommy
台灣常常說要學國外學國外
為何不看看其它國家呢
還是要說是中國人的習慣 
|
在社會學上來說
很多個人的問題其根源未必是來自於本身
他反映的可能是一個社會問題
如果是社會問題
一般大眾是不可能有能力靠自己解決的
社會問題最後常常會跟政治人物扯上關係
因為那是解決社會問題很重要的一股力量
不以政治力介入是難以解決關係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
以本帖子為例
這樣的員工與公司其實在台灣到處可見
顯然這不是個案
這其實也突顯出現在台灣勞資雙方緊張不協調的現象
也突顯現有的法律根本無法解決勞資糾紛
我認為議員接受這樣的陳情是應該的(無論他的動機是什麼)
越去突顯這個議題..獲得越多人的關注
才能得到更多解決問題的力量
這也是社會學家常使用的方法
但是他的格局有多大..他是只想服務他的陳情者
還是想把它當成一個社會問題去解決
這就要看他後續的動作了
我依然想請您反向思考
本國國人雖然習慣靠背景靠門路來解決問題
但這也意味著既得利益者習慣剝奪一般社會大眾解決問題的途徑
讓被剝奪者無力拿回屬於自己的利益
您要說這是習慣..我認為不適宜
我覺得應該以文化來形容較貼切
這是長期以來既得利益者與被剝奪利益者所發展出來的文化
既得利益者表面上訂定了許多規則規定
但其實設下了許多社會排除的圍籬
被剝奪利益者為了因應這圍籬而發展出許多表面上不正當的途徑
以本帖子找議員為例
雖然不合勞基法規定
但也沒違背其他法律
台灣民眾找議員是否到了氾濫的程度
我覺得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比較重要的
是社會哪裡出了問題使得台灣民眾習於找議員來解決
至於您說要學別的國家
要學哪一國
要學她們什麼
以本帖的例子來說
可否請您舉實例指出如何應用在台灣社會
小弟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