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aziel
我想這跟什麼精英論無關, 而是多年工作的實際經驗, 而且跟上面的條件順位差異極大.
隔壁部門主管是跟我同梯念文化的學士, 也是能有1.5M~1.8M+級的待遇. 憑的是什麼?
學歷精英無用, 實戰精英才是王道. 另一個在原廠當技術總監的, 也是私立技術學院學歷.
照樣拿三四百萬的package. 背景學歷在我的經驗裡, 完全佔不到什麼優勢.
換新工作多少是有風險, 但是繼續做已經看不到前途的工作, 不做改變就是鑽死路,不是嗎?
風險無法被規避, 只能被管理, 事前做好詳盡的調查, 對公司 對職掌 對主管 對福利...etc
的打聽, 風評, 生態甚至發展性....有深入先研究過嗎? 還是要找到工作進去試了才知道?
找到好的舞台, 除了運氣, 九成的責任也是在自己的準備.
我弟在本土公司歷練四年後,今年也推他一起來轉戰國際型外商公司了, 相信我, 對於這個
職位的調查, 我們做的準備絶對遠多於...
|
鄙人不才, In My Humble Opinion, 當你的經驗並不提供具體的方法供後學參考時, 拿著既有的成就來檢視回憶說與他人聽, 那所謂的經驗也只不過是炫耀而已.
很多人以為我是那種不努力或黑暗職場的宣揚者, 或是在搞厚黑叫別人不要努力, 假裝說我都沒讀書就考100分, 自己卻偷偷看書拼命那種,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我說過很多次, 我非常贊同 R 兄說該努力是必要的.
但是把話說得很好聽, 看起來非常有道理, 這是非常容易的, 但除此之外呢?
嘴砲的定義, 在於把話說得很好聽, 看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 但實際上卻是不一定行得通的.
或者是看起來就像是說中了答案, 但卻又在規避所有的問題, 誠可謂嘴砲的最高境界.
我只是懶得打字, 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因為我覺得講再多對事實都不會有太大幫助.
我認為所謂努力, 總是有個依歸跟方法, 實現的方法與策略, 比如說職位調查, 不是說我們做的準備絕對比公司的調查多, 而是在與公司方相比的資訊不對等的方式下, 如何去做這種準備? 或是做各公司類似職等的比較(例如公司福利, 薪水, 發展性之類的比較), 甚至做個 SWOT 都是可行的方式, 但很多時候, 你不在那個環境裡, 光靠公司簡介跟口耳相傳, 是不太容易一窺堂奧的, 甚至我們常常可以發現, 就算是同一家公司, 各不同部門的風氣也會不太一樣, 因此我覺得我們做的調查, 常常都太容易流於表面, 而且未來發展性都是沒人能夠保證的, 也因此換公司會有必要的風險性, 如果你運氣好, 結果是如同你想像的, 那就是恭喜, 但是運氣不好時, 結果與想像不同, 那是否有更好的因應之道? 我想能力絕對不完全是職場上該憑藉的東西, 太強調能力論並不是好事, 那如果天生資質不好的人, 會不會就認為說, 反正我程度就這樣了, 那就不用浪費力氣了? 我想這世界不完全是靠某一方面的精英所撐起來的,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他精英的地方, 沒必要年紀輕輕就把別人劃分階級, 把自己當人上人, 其他的都是凡夫俗子, 這是不太對的, 僅此.
以上我講的東西對事實現狀都沒幫助, 就是嘴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