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約翰康納
我聽我家中父親與長輩的說法
以前經濟起飛的年代,他們從早上五點就起來運動
六點就去上班了,一年四季都這樣
公司雖然規定八點上班,大家都很自動自發七點多就到了
中午也很少人亂跑,大部分人一邊吃便當一邊上班
那個年代也很少人上班不專心,上班上網、網購、玩facebook對她們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對她們來說分心看一下報紙都是罪惡
他們下班時間也大概多半都要多做個兩個小時,原因無他,多賺點加班費就是賺到,有些公司還會貼心的替她們準備晚餐
回到家有的人會把工作帶回去,思考還有甚麼可以改進的,或是去讀英文讀書之類的
所以這些父執輩的,當年帶動了台灣經濟起飛,這都是要犧牲自己的玩樂時間才有這樣的成就
他們看著現在的年輕人,只知道花錢,在學校讀書只知道交女朋友,上網聊天,每天睡到12點,上課翹課,晚上也不讀書,快要畢業考研究所其實只是要延伸...
|
你自己去看看,現在還留在職場上的老一輩,真的都如你所說的一樣嗎?
他們只是把上網看網拍,改成看報紙、炒股票,當然不否認也有很多戰戰
兢兢在做事的老前輩,難道非得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拿部分人當全部,
再來說年輕人只配領22K? 以前只要努力就會有相對的回報,你看現在努力
的年輕人,再怎麼努力都不一定可獲得相對回報,還可能被污名化,只因
70年後出生=草莓族?
你可以稍微注意一下週遭或電視,70年次左右的,已經漸漸開始嶄露頭角,
各行各業都有出色的人才,知識及成就會低於前輩嗎? 不要再搞世代分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