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約翰康納
我聽我家中父親與長輩的說法
以前經濟起飛的年代,他們從早上五點就起來運動
六點就去上班了,一年四季都這樣
公司雖然規定八點上班,大家都很自動自發七點多就到了
中午也很少人亂跑,大部分人一邊吃便當一邊上班
那個年代也很少人上班不專心,上班上網、網購、玩facebook對她們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對她們來說分心看一下報紙都是罪惡
他們下班時間也大概多半都要多做個兩個小時,原因無他,多賺點加班費就是賺到,有些公司還會貼心的替她們準備晚餐
回到家有的人會把工作帶回去,思考還有甚麼可以改進的,或是去讀英文讀書之類的
所以這些父執輩的,當年帶動了台灣經濟起飛,這都是要犧牲自己的玩樂時間才有這樣的成就
他們看著現在的年輕人,只知道花錢,在學校讀書只知道交女朋友,上網聊天,每天睡到12點,上課翹課,晚上也不讀書,快要畢業考研究所其實只是要延伸...
|
如果經濟起飛的全部台灣人都是這樣,那現在台灣絕對不止這樣。
而且你文章中所描述的社會景像可是比烏托邦還要神聖啊!
整個社會總會有勤奮的人與懶惰的人,你的父執輩可能剛好都是那群勤奮的人。
現在這個時代,當然也有勤奮與懶惰的人,
你只看到懶惰的人,就整個抹滅其他勤奮的人。
再者當時的薪資待遇與物價,再評估現在的薪資待遇與物價。
你會發現,現在年輕人面對的社會,已經不是你父執輩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