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狙擊簡史
瀏覽單個文章
刀鋒戰士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0
狙擊簡史
蘇聯─芬蘭「冬之戰」(1939-1940)
在這場以弱抗強的戰爭中,芬蘭狙擊手有非常卓著的戰果。他們通常都是專業獵人,對於山林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身穿白色偽裝服,滑著雪屐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來去自如。在一片雪白的環境下,穿著棕褐色制服、在雪地中辛苦跋涉掙扎的蘇聯紅軍士兵則是最明顯不過的目標了。這些芬蘭狙擊手使用的是從帝俄時期沿用下來、一般傳統照門的Mosin-Nagant步槍,卻能在700公尺外狙殺蘇軍,在蘇軍士兵中造成極大的恐懼,稱他們為「白色死神」(Bylaya Smert)。芬蘭狙擊手中最高記錄的保持者是 Simo Hayha,有505次擊殺記錄,Suko Kolkka則超過400次。
在此戰之後,蘇聯紅軍進行軍事改革,除了指揮訓練戰力加強之外,更開始對狙擊手重視起來,成立狙擊學校進行狙擊手訓練。等到德軍在 1941 年進攻時,就碰到紅軍狙擊手迎頭痛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初期,大部份時間是大兵團的運動戰,狙擊手能發揮的地方很少。勢如破竹的德軍根本就沒想到有使用狙擊手的必要。
當德軍「紅胡作戰」開始入侵蘇聯後,蘇聯初期不利,於是想盡各種辦法來延遲德軍的攻勢。他們在「冬之戰」得到的教訓在此時派上用場,大量訓練狙擊手,用於消耗德軍的士氣。他們基本的模式和德軍狙擊手在一次大戰中的作法類似,並不很重視600公尺以上的長距離狙擊,而是把焦點放在中短距離直接支援小單位作戰的狙擊戰術。
紅軍狙擊戰術的成功在史達林格勒攻防戰中達到顛峰。當時他們在城中大工廠中設立狙擊學校,現炒現賣,大量速成的狙擊手把德軍第六軍團吸入街巷戰的泥沼中。這時也上演了一出二次大戰中最具戲劇性的狙擊手對抗賽,著名的蘇聯狙擊手 Vasili Zaitsev(242次 擊殺記錄)使用兩 人小組的戰術,成功地狙殺單槍匹馬行動的德軍知名狙擊教官科尼格少校,對紅軍的士氣是一大鼓舞。
當德軍在東線開始遇到紅軍的狙擊手時,他們感到的震撼不下於1914年的協約國部隊。因為在兩次大戰期間,德軍的狙擊發展也跟其他西方各國一樣被忽視了。為了因應蘇軍狙擊手的威脅,德軍方面大量增加狙擊手學校及狙擊手的數量,並且對狙擊手給予特別的獎勵。例如在1944年納粹党衛軍(Waffen-SS)給有50次擊殺記錄的狙擊手一隻手錶,100次擊殺的一支獵槍,150次擊殺的則被邀請跟SS的頭頭希姆萊本人一同去獵鹿。
紅軍方面的主要狙擊用槍是Mossin-Nagant M1891/30步槍,口徑7.62x54 mm,彈藥威力十足,但是瞄準鏡多為3.5或4倍,不利長距離狙擊。德軍使用的狙擊槍主要是Kar 98k,口徑7.92x57 mm,瞄準鏡也是從2.5倍到6倍之間;後來也有使用半自動步槍如Gewehr 43甚至突擊步槍StG44等作為狙擊之用的。不論是德軍或蘇軍,他們發現最好的狙擊手還是出自常在野外狩獵的人;德軍方面是森林或獵場看守員,蘇軍方面則是來自烏拉山的獵人。這些經年累月生活在野外的人比較容易發揮生存的本能,在酷虐的戰場上才能有效地執行狙擊任務。
英國軍方高層對狙擊也是相當忽視,直到在北非碰到德國狙擊手的威脅後才開始動手彌補。不過也一直等到1943年9月才正式成立第一所狙擊學校,美國陸軍則根本就放牛吃草,任由各部隊長自己決定狙擊戰術的發展與運用。
這樣的結果是,當盟軍在義大利和諾曼第登陸後,德軍的狙擊手一直是很大的威脅。不論是在義大利半島中北部的山區,或是在諾曼第星羅棋佈的農場果園中,到處都彌漫著突然死亡的陰影。後來從諾曼地突破後,又是進入運動戰階段,狙擊的可用武之地才相對地減少。
2009-05-06, 08:54 PM #
1
刀鋒戰士
瀏覽公開訊息
傳送私人訊息給刀鋒戰士
查詢刀鋒戰士發表的更多文章
增加 刀鋒戰士 到好友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