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成熟的SSD測試軟體
雖說軟體測試未必能夠完全反應一般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但終究是一個參考,因為同一套軟體下去比較還是有個相同的依據,
但是就怕產品有針對特定測試軟體去做優化,因此這邊使用常見的幾套來跑跑看。另外其實現有的測試軟體都主要將測試數據
集中在讀寫檔案的速度及搜尋時間,而各家硬碟廠商(現在加入了SSD廠商)也都是在衝這幾項數值,不過這些數值未必能夠真
實反映使用者實際使用的順暢度,因為使用者平常使用電腦時不太可能總是處於拷貝巨型檔案的情況。相當期待日後能夠有針
對SSD專屬的測試軟體出現,能夠更進一步針對多工、及更真實的使用者習慣去做分數評比,並且支援各家控制晶片來預估
產品壽命周期相信是會瞬間獲得目前有入手SSD的玩家青睞。不過還沒有專門軟體前,還是無法免俗的就用市面上的硬碟測試
效能軟體來測試看看了! 首先先測試 HD Tune Pro 3.10 -- 讀取速度相當不錯,平均127.5MB/s,存取時間0.3ms,
讀取的取線算是平穩。
HD Tune Pro 3.10 -- 寫入速度這部份比較弔詭,因為前面20%速度可以到88MB/s,但是超過20%的部份速度卻往下掉,
存取時間0.3ms ,與先前網友測試情況相同(可參考:
靜音電腦的最後一步,SSD)
內有針對此部份的問題做出一些蠻有趣的實驗及見解。因為SSD讀、寫的方式與傳統硬碟的運作機制不太一樣,因此以目前
檢測硬碟所使用的軟體來測試效能,我認為可能只能參考用。關於SSD使用多工效能瓶頸及用久了速度熄火下面有一篇不錯
的文章-- "
對於現行MLC SSD產品的一些釋疑,個人的一些淺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深入淺出相當容易理解。
或許我們也該寄望一下Windows 7對於SSD的支援性能夠更上一層樓憫除掉目前大部分使用者的疑慮。目前Apacer這款產品
有附一套SSD+ Optimizer就是用來防止用久速度變慢的重整軟體!這套軟體不需要手動去執行,安裝完後他就常駐在系統當中,
也沒什麼操作介面,不需要去理會,他他它就會默默在系統當中發揮作用,雖然有一點不習慣(比較習慣軟體會有個操作的介面
可以看一些資訊),但SSD+ Optimizer的效果也就是重整跟優化SSD,只要能發揮作用就相當值得了可防止SSD在長久使用
後檔案零碎,造成效率下降(嚴重點甚至可能只剩下30%~40%的效能),而SSD的磁碟重整優化工具隨產品搭配,也顯示出
對於SSD效能維持的重視度,而Apacer這款隨產品附送算是業界領頭羊,後續其他廠商是否會跟進值得觀察。以我的情況來
說,目前SSD在系統內的這段時間邁入約第二個月,磁碟速度維持得還算不錯!)
HD Tune Pro 3.10檔案效能測試
接下來則是用CrystalDiskMark 2.2來跑測試
為了要有升級的感覺,我也測試了預載的系統碟WD 80G 測試資料,寫入部分因為HD Tune Pro測試寫入需要刪除掉所有分區
才能執行,礙於硬碟當中仍有系統資料,加上硬碟此次並非測試主角,因此暫時放過他。不過很容易看得出來SSD測出來的速度比
較平穩,不像傳統硬碟可能因為內外圈大小不同而造成速度差異。後面會稍微以開機速度來比較一下傳統硬碟改換SSD的進步,雖
然SSD仍有許多讓人疑惑的缺點,在還沒真實使用前我也抱持存疑的態度,不過只要你用過大概就會知道SSD真的就是快啊。
HD Tune Pro 3.1 檔案讀取與寫入效能測試(WD 80G原本系統碟跑出的成績)
接下來則是用CrystalDiskMark 2.2測試 (WD 80G原本系統碟跑出的成績)
首先先說明下面這部分的測試條件,我是將SSD裝置在平常研究室在用的電腦當中,因為個人對於資料保全比較龜毛,因此裝了
很多顆硬碟(應該說網路真的很害人,常常超值硬碟出現往往就手殘衝了幾顆....),有的用來備份資料有的是用來放一些影片。
因為主要是平常使用的機器,因此作業系統不常重灌,因此是不會像剛灌的電腦那樣快速,不過我想更能測出SSD在舊系統上的
效能增進。舊硬碟與新SSD內容資料是相同的,因為採用最簡單的方式也就是產品內附的True Image軟體將整顆硬碟備分到
SSD當中。這部份得稱讚一下宇瞻這款SSD,因為市售的SSD產品雖然價格都差異不大,但是眾多產品中就只有這款有附這麼
方便的軟體及硬體外接組合來讓使用者方便及快速的轉移舊系統,加上這套正版True Image軟體有相當多實用的功能,
如資料備份、快速還原、甚至可達到一些筆電隱藏磁區開機直接單鍵還原的效果,這也是我選擇這款產品的主要原因
在兩顆系統內容透過磁碟複製完全一樣的情況下,效能究竟如何?? 下面分曉
PC環境是舊平台
主機版:NF7S 2.0
CPU :XP 1700+ OC 1.9G
記憶體:2G
顯示卡:5900XT
作業系統:XP SP3
硬碟:數顆...
由於主機裝的硬碟數量不少,插到主機板內建不夠用還外接一張擴充卡,因此開機時會花掉一些時間偵測硬碟的配置,這部分我
就不剪輯掉了,雖然沒什麼養眼的內容,不過還算是一刀未剪(通常看到一刀未剪都會有莫名興奮感XD)
使用傳統硬碟時開機速度,開機時間扣除一開始主機板抓取硬碟的時間,約33秒,也就是XP光棒大概掃描七次左右。
原本硬碟開機速度 from
tdnj on
Vimeo
改用SSD開機速度,開機時間扣除一開始主機板抓取硬碟時間,約15秒,也就是XP光棒大概掃描1次不到,而且瞬間進入到登入畫面。
使用SSD開機速度 from
tdnj on
Vimeo.
Apacer 64G SSD與WD 80G HDD測試比較

藉由上面凌亂的測試軟體測試,不熟軟體的人似乎比較難一眼看出差異,這裡做一些簡單的表格整理,因為HD tune這套軟體
的寫入部分有疑慮(可看前面HD tune部分的說明,因此這邊的讀取及寫入速度是採用Crystal Mark所測得的數據,大致上可以
看出升級前後的差異性在。讀取速度、寫入速度是越高越好,而開機時間及搜尋時間為越低越好。除上述量化的資料外,說一下使用
上的感覺,平常HDD時開啟Office 2007 word約需4秒左右完全開啟,換上SSD後約1秒開啟,而Outlook 2007使用硬碟時開啟時
間約5~7秒,換用SSD後約2~3秒,不過這種數據比較難量化,僅供參考。
結論:
雖然說現在SSD是個尷尬的時刻,因為容量對傳統硬碟來說是小上不少,價位上也並不是非常的親民,還有令人擔憂的寫入次數限制,
但是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大致上可以排除不少疑慮。而SSD現階段要把傳統硬碟徹底淘汰還需要相當久的一段時間去努力。不過,憑藉
SSD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優異效能對於一些舊PC或是NB的進階型玩家來說,真是一大福音。以我的配置來說,Google Desktop等
索引程度相當大的丟到傳統硬碟讓他建立索引,讓SSD專心做系統碟來提升整體效能,系統虛擬記憶體部分也是丟HDD去讓他跑,BT部分
則是丟到
Miroko遠端抓取完才抓回PC。而目前比較好的配置就是像本文以SSD搭配傳統硬碟來使用,兼顧速度與容量的雙重優點,
而以我的舊平台來說,要換CPU或加RAM大致上已經沒有太大空間(舊系統換這些東西也不太划算),換上SSD後,整體效能就明顯變快。
整個調整配置方法後,光是開個word檔速度就快上不少,上網似乎也變快,就差線上練習的托福測驗分數沒有變高而已了XD。而對 NB
(或許現在還有一票的netbook)來說,SSD的低耗能肯定是對續航力有所助益,另外也對肩膀上的續航力有所提升,雖然重量方面隨然一顆
硬碟重不了多少,不過NB不就是那幾百克在那邊錙銖必較嗎?另外一個莫大的好處就是也能改善掉一些NB鍵盤常常因傳統硬碟而導致開機
時間一長就會有相當熱的感覺。因為SSD不像傳統硬碟靠轉動及讀取頭去存取資料,因此不論是在廢熱及搜尋時間優勢這兩點是傳統硬碟
永遠比不上的。因此目前打算把手邊EeePC上的小容量SSD換掉,因為原本配置慢速SLC速度跟容量都有點小不夠(EeePC是配SLC沒錯,
但是真的很慢Orz)其實這篇測試以開箱來說,拖的有點久才貼出來,因為剛好最近比較忙,剛好可以測試一下SSD長時間使用的感覺,
如果有什麼看法都歡迎提出討論喔,不知道有多少人開始使用SSD當系統碟了??
[測試]筆記型電腦搭配 SSD 2.5" 固態硬碟 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