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xaren
反正這個領域的名詞就是這麼混亂,很多人不懂,亂講的一堆。
為了迎合一般人的認知,包裝打個將錯就錯的字眼。
然後三人成虎,商品的文字看多了,更多的人更搞不清楚了。
不過真的很亂阿,沒認真看過的人搞不清楚,可能有人認真看過還是搞不清楚
switch hub bridge router repeater, 而且現在 switch 都支援了 MDI/MDI-X auto-sensing,更不用搞清楚。
之前 trunking 我也是一直搞不清楚,原來是有兩種 ><
像IP分享器的英文我一直認為該叫 NAT(PAT) server,可是米國都講 router。
也是沒錯啦,NAT server 算 router 一種,但我覺的這樣很不精確,
要是買到一台沒 NAT 的 router ,那不是很 XD
|
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在討論中才更需要將其定義清楚,才可避免掉雞同鴨講的情形發生。
至於Trunk的部份,就只需視需求目的是在於容錯/倍增頻寬或是VLan間的溝通,而作法主要還是得依照設備製造商來決定,即使Frame Tagging已是標準,但若手頭的設備只支援Filtering的話,還是只能照著設備的限制來實做。
IP分享器如果以OSI的觀念來說,的確是可以歸類為路由設備,它也的確做到封包轉送的工作,但是NAT工作與一般在談網路架構中的封包路由卻又是屬於不同的層面,所以到後期許多廠商都不約而同的將其定義為IP Sharing產品,當然既然處理的是IP,當然也屬於第三層的設備,但至少可以避免掉早年Switch Hub所可能發生認知與辨識上的類似問題。
如果可以用分享器的錢買到沒有NAT的純Router的話!我會非常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