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OSKAR_WU
我是無法認同啦
畢竟 cpu 是 intel / AMD 做的
不是主機板廠做的
主機板廠不該以自己的想當然爾來做事
否則天下要大亂了
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清楚這 " 箇中奧妙 "
對我來說
這算是一種 " 巧妙的行銷手段 "
但個人認為這樣
非常不負責任
如果今天是做整機的
你要這樣搞我沒意見
因為你要為整台系統負責任
但做零組件的
不應該把其他變動因素想當然爾加入考慮
|
屙,沒錯,跟我的想法一致。
主機板 "節能" 的定義,應該是要在符合 CPU規範的狀態下,(容忍電壓,頻率等)
屏除掉 "CPU" 耗電變數,呈現出來的才是 "主機板" 的節能。
而不是偷吃步,降頻,降壓來作節能。
在不同電壓跟頻率下比耗電,我實在不知道有啥好比的。
那是不是雞排店把FSB降為 100MHZ,倍頻所在EIST最低頻,電壓降為0.9 V,所以雞排店的節能技術高於石頭店?
所以我當初才會認為主機板 節能的點 應該是在"硬體元件"上的效率來作考量。
我也很讚賞 相位切換,在不同耗能下,相位切換來達成高效率供電。
畢竟CPU頻率,電壓,使用者也是可以透過軟體來改變。
但是硬體元件效率,這一點使用者就沒辦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