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Member
|
我其實比較好奇的是:
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無可置疑的 是兩個成功的理論. 至少它們的解釋實驗的成功性在今日看來是無庸置疑的.
廣義相對論相有那麼成功嗎 ? 至少我知道廣義相對論預測的宇宙年齡 大約是 90 億年左右. 然而今日人們觀測到的宇宙年齡, 150億年或以上 時有所聞. <==我只是想說明廣義相對論也是諸多重力理論的後選之ㄧ. 各有擅場.
讓我們回到每個唸過近代物理都該知道的一件事情吧: 不能被測量的物理量, 不具有物理意義. 所以那些平行宇宙的理論, 不能做為主流的主要原因就在這裡, 不能被測量的東西只能流於嘴砲. 理論再成功 終究也要實驗證實才可以的.
r兄的困惑大概來自 : 如果兩個星球的遠離速度大過光速, 那這兩個星球上的人是不可能互相溝通的.既然不能互相溝通. 那何以得知對方的存在 ? 事實上我以為問題的癥結在於, 當提到物體的速度超過光速時, (1)請指出是相對於哪一個座標系 (2) 該座標系上的人是否可以觀測到這個現象. 如果以上有任何一者不行, 那麼該項說法自然該被質疑. 好比說 常聽到的宇宙的外面是什麼 ? 那我們要先問說, 宇宙的邊界在哪裡 ? 你怎麼觀測那個是邊界? 然後再來問說 你怎麼測量到邊界外的物理現象. 有時候雖然理論上可以存在, 但還是要等待實驗證實才可以的. 宇宙源起於一場大爆炸(爆炸前的領域屬於哲學而非物理), 是目前流行的說法. 有實驗佐證. 但這個理論不必然是正確的. 大家聽聽就好.
PS: 量子物理與量子力學是兩種不同的層次的吧. 就像普物有力學, 古典力學也是力學. 這兩者雖有重複但切入點不同. 前文有人提到外國學校不分Quantum Physics and Quantum Mechanics. 但說不定他門的課程設計是 Quantum Mechanics I 主要是別人 Quantum Physics 的內容. 至少市面上可以買到的書籍 這兩者還是有分的,因為講述的內容不同. 真的有唸過的就知道了. 沒唸過的不要亂起鬨. 這樣的分類在物理系很常見 再比方說 電磁學(electrodynamics) 與古典電動力學(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不會有人認為這兩者傳授的內容是相同的吧.
PS: 以上純為個人見解 有誤請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