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irlChaser
為什麼天空在夜晚時是暗的?
|
這個就我個人的看法, 或許以下列的方式, 較容易讓他人理解:
先以平面為例, 有一個點 A, 在 t0 時發射出功率為 p 的光, 這個光朝向平面各處等速傳播, 在 t1 時, 分布半徑為 r 的圓周 (2*pi*r), 在此圓周上的總功率仍為 p, 但功率密度降為 p / (2*pi*r). 也就是說在二度空間平面上, 光的強度隨著距離成反比..
同理! 倘若, 在此圓周上有另一點 B, 而 A 點不發光, B 一樣發出功率為 P 的光, 經過同樣距離後到達 A, 在 A 點上的觀察者, 所觀察到的光強度想當然爾也是 p / (2*pi*r)..
好! 假如該圓周上, 與 B 不同位置上有另一點 C, 同樣發出功率為 p 的光, 那麼在 A 點收到的光強度就是 2*P / (2*pi*r)..
續推, 倘若圓周上佈滿了發光的點, 也就是有 2*pi*r 個點, 功率都是 p, 那麼在 A 點就會得到 (2*pi*r) * p / (2*pi*r) = p 的光強度..
同理可推三次元空間, 在三次元空間中, 球面積為 4*pi*r^2, 當 A 點所發出功率為 p 的光, 分佈到半徑為 r 的球面時, 功率密度為 p / (4*pi*r^2), 也就是說受光強度, 隨著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同二次元平面空間的推論! 若在半徑為 r 的球面佈滿發光功率為 p 的點, 那麼在球心 A 點, 也是會得到功率為 (4*pi*r^2) * p / (4*pi*r^2) = p 的光強度..
此時就面臨一個問題! 如以上所述, 假如宇宙無限大(這也代表恆星數量無限多), 因而在地球上, 不論往哪方向看, 不管望遠鏡倍率再高, 天空都佈滿了會發光的星球(不管他是恆星或星團或啥星系, 後面為避免打多字, 就都簡述為恆星), 那麼! 依理推論, 雖然恆星距離地球都很遙遠, 但有無數的恆星佈滿整個天空, 那麼從地球上看, 天空應該比目前的白晝還亮好幾萬倍, 地球的溫度至少應該如太陽一般.... 除非! 恆星(星團或星系)數量是有限的! 既是有限, 又面臨下一個問題..
當人們察覺重力這回事時, 就思考眾恆星, 是不是最終會因為重力的吸引而全部吸引在一起! 因為以前都認為宇宙是穩態的, 也就是沒有所謂的膨脹收縮, 為避免這樣的重力崩潰, 除非宇宙無限大, 這當然也代表恆星無限多, 那麼因為各方向都有重力吸引, 自然能夠處於平衡而不全部吸引潰縮在一起, 但這又與前面所述 "地球應該如太陽般高溫" 相牴觸..
因為現實是 "夜晚是暗的" , 眾恆星也沒潰縮在一起, 那麼怎麼樣才能符合現況? 以下任一種假設條件都可符合:
1)宇宙無限大, 恆星數無限多, 但因光子的壽命有限, 光的傳播距離就有限 (可視為光隨著傳播距離及時間的增加而降低能量, 也就是波長拉長, 頻率降低), 這也就限制了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宇宙範圍..
2)宇宙有限大 (恆星數有限, 但太多不可數), 但是重力在一定尺度以上的距離, 是隨距離的三次方(或以上)成反比(可視為因為重力本身或其它因素的影響), 最終達到零..
3)宇宙有限大 (恆星數有限, 但太多不可數), 但重力傳播距離有限 (或是就如同條件一, 也可視為重力子壽命有限)..
4)宇宙有限大 (恆星數有限, 但太多不可數), 為避免重力崩潰, 這宇宙是膨脹的(至少目前是)..
5)宇宙是有限大且穩定的 (恆星數有限, 但因太多而不可數), 但重力不為重力, 也就是沒有所謂的重力, 而所觀測到重力所產生的現象, 是因為物質遮蔽了一種斥力(此處可暫稱為斥力波), 也就是說宇宙中充滿了斥力波, 當兩個物質距離尚遠, 因為波的繞射作用, 彼此都不會遮蔽, 一旦太靠近時, 因為相互遮蔽其後方的斥力, 自然會被相互推擠在一起, 越靠近, 視角上遮蔽的範圍越多, 自然被推擠的力量越多; 物質質量越重, 遮蔽的範圍越多, 自然被推擠的力量也越多; 這一個條件, 會得到與第三個假設條件相同的觀測結果..
還有其它的假設條件, 但大概也脫不開以上五種描述太多, 而這些假設, 在邏輯及數學推演與證據的找尋上, 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問題待解及引出更多問題, 譬如項目二, 會變成 "我們生存的空間, 會不會實際上是四度(不包含時間)或以上, 而不是三度的; 就好像在地球表面, 一定程度範圍內可視為平坦的二度空間一樣"; 而在推導上, 也有更多的推論, 譬如大爆炸, 多重宇宙等, 但是哪一個才是真實宇宙的面貌.....這.....我也不知道, 搞不好就如同古人說的, 宇宙是不斷疊在一起的烏龜.....^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