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kyang
這位揚威利兄,你大概習慣打大型戰爭,對這種小規模獲利是不屑一顧,但一個歷史學家不該亂扣罪名,這樣有傷你的名聲。我不是業務員,而是保險受害者。
回歸當初樓主設定議題:為3個月的小朋友買保險,預算兩萬多。另外設定父母本身有保險,被政府扣所得稅的範圍在6~21%好了,這階段的人,該如何養小孩,任何一毛錢都要小心計畫。政府扣不到稅的上班族,讓小朋友吃飽大概已經很吃力,不要管保險這問題了,多於21%,夠有錢了,保不保也沒差了。
以我個人看法,低於6歲以下小朋友,根本不要保任何險,除了健保,理由如下:
1.這階段小朋友最常見的是小感冒,任何醫療顯幾乎都不理賠,要不然就事理陪手續繁雜到你不想申請。
2.真的生重病,需要長期住院,通常都安排到專屬的兒童病房,什麼保險可以幫你升級病房,你也用不到。其他健保已經全部支付。
3.所有的保險大概都13,14歲最便宜,何必先付貴的。
...
|
小規模獲利?保險就是保險,保險是用來規避風險,而且是要用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保障效益,不是拿來獲利用的。如果你不是業務員而是保險受害者,我必須說如果你沒有對保險的正確認知,你仍會持續受害。
儲蓄險只有強迫儲蓄的功能,比保障,它要用很多的錢卻買到很少的保額;比利率,它不及定存;比彈性它是最差的工具,要用自己的錢還要借款付利息,要解約則是像sutl兄說的比國稅局還可怕!
另外你還沒有說明什麼叫做『列舉扣除額另外帶來7%-40%利率』?『5%-38%淨賺』?
身為保險業務並不可恥,好的保險業務,可以讓一個普通家庭,用很少的錢卻受到完整的保險規劃,如果家庭經濟支柱不幸死亡,保險可救他全家的經濟,這還得感謝好業務;壞的保險業務會用似是而非的話在誤導消費者做選擇,只想賺佣金,叫客戶用很多的錢卻買到少少保障,並讓客戶以為可從保險獲利,但客戶卻不知它利率比定存更差。
認同DURACELL『直接跟產物保險公司買個意外險,再用台灣人壽的最低壽險額度1萬,附加防癌險跟醫療險』,記得南山也能最低壽險額度1萬(有點忘了好像是),其他家最低都要壽險主約30~50萬,小朋友不需壽險,這樣應該一萬上下就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