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我高中時的同學超愛ABBA,每次我們打牌(橋牌,別亂想)時就反覆一遍又一遍的放來聽,每一張(包含兩張精選First 10 years)絕對超過百次,老實說,我都聽到幾乎每首都會唱了。
至於我自己嘛…Pink Floyd最後幾張
Wish You Were Here
The Final Cut
The Wall
Animal
The Dark Side on the Moon
(以上依播放頻率排列)
這幾張我也幾乎都聽到能跟著唱,每一個特殊音效,汽車聲、火柴擦燃聲…幾乎也都耳熟能詳了。
單曲則是"Echo",不濄我不知道單曲能不能算?…如果算的話,大學晚會時我曾表演過Simon & Garfunkel的 Scarborough Fair,準備時也錄在卡帶上(十段吧?)反覆聽了幾百遍有了吧?…
King Crimson的"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古典方面的話,姆拉汶斯基指揮的柴可夫斯基第六,海汀克指揮的天方夜譚(Phillip),是早期我的最愛(早期買的,當然聽過的遍數是遙遙領先的…)。天方夜譚後來我也買了24-bit的版本。
EMI依維斯涅特(Yves Nat)Mono版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朋友介紹初聽時我不瞭解它的價值,後來愈聽愈有味道,發瘋似地日夜不停反覆地猛聽。
CBS-Sony華爾特指揮的莫札特最後六首交響曲,我錄在卡帶上用隨身聽聽爛好幾卷,尤其是四十號我愛死了。
DG歐易史特拉夫與歐布林合作的貝多芬第5號、第9號小提琴奏鳴曲("春"與"克羅釆"),真是太美了,我自己買了中價版、24-bit版,還買來送人。
DG歐易史特拉夫與他兒子合作的巴哈雙小提琴協鳴曲,溫暖又明亮。
初次接觸葛羅米歐,曲目是莫札特的3號、5號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他與Haskil合作的小提琴奏鳴曲,一聽就愛上了,卡帶聽了無數遍,照例買了Phillip中價版、24-bit版。
依這個美好的印象,又循線買了Haskil在大花版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那種驚艷的感覺久久無法忘懷,當清脆響亮的鋼琴聲衝出來時,我完全忘記了那是個Mono的錄音版本(很久以後才又重新發現),中文說明道,Haskil首度錄音時,一併錄下了窗外的鳥鳴聲,後來她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唱片公司,表達她對無法採用那一版錄音的惋惜,我也有深有同感,不知道她當時心領神會之下,發揮出多麼渾然天成的音色,聽不到真是可惜啊。
………
樓主給的條件太寬鬆了…我在學生時代幾乎每天掛隨身聽超過十二個小時,隨隨便便也可舉一大堆聽超過五十遍以上的(族繁不及備載),改個"百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