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nawtequalizer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358
引用:
作者Samantha Jones
謝謝指導
站在一名消費者的立場,如果記憶卡,遊戲機,DVD,高畫質DVD的規格都能夠統一,那麼數位產品的學習與操作是不是會更加簡單易懂,方便好用呢?即使更換不同品牌產品,也無須額外花費購買不同規格儲存設備,這樣是不是讓數位產品更加平易近人,便於交流呢?


你說的是以使用者的角度為方向思考的一個理想的狀態。(看著我手上一堆線材及電源線,以及桌子下不知道發黴了沒的5.25吋Disk在嘆息。)

所謂市場,個人認為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加入,以競爭取代共產。以公司的角度來說,獲利才是一切。各個公司勢必會以專利或產品的獨特性來保障自己公司的產品的獲利。故所謂的獨特性就是不相容或部分相容大多數人所使用的設備。

而且,科技一直在進步,但實驗室的成果大多太過理想,無法直接實現於一般使用者上。故需多個有足夠財力的財團或公司來將實驗室的成果變成一般使用者可以享受的狀態。簡單說就是商品化的過程一定,而且只有各個大公司才有能力讓產品普及化。

很多時候,相容是一個阻礙進步的因素,但改革需要時間,直到改革的成果讓大眾所接受之前,相容是最簡單的方法。也因為相容的緣故,上市的產品和原先所訴求的產品有一定的差別。
(突然想到Intel以前因為必須相容80x86 or CISC的架構,而只能靠提升時脈來尋求速度,而AMD從Athlon就放棄CISC改由RISC。這只是歷史故事,有錯請指正。)

簡單說,以上都是廢話,因為不只有Sony,各個公司都想獨大,壟斷來確保獲利。不相容或獨創架構是一種賭博,若成功,他可以創造下一個新的架構,大家勢必要『相容』他的架構,而成為新的共同的架構,並取得絕對的獲利。若失敗,則無法獲利而消滅。

眼下的BD或HD DVD仍在競爭階段,無論那一種勝出,受益者是公司,而使用者所付出的並不會減少。否則各個公司無法獲利。

科技需要進步,公司需要獲利,使用者想享受簡便的生活。
現在網友你所說數位產品規格不同的,若Sony不存在,也只是另一家數位科技大廠Pansonic, Toshiba, Samsung , DELL, GE or etc 變成Sony的地位,並做著和現在Sony相同的動作而已。
舊 2007-06-22, 03:34 AM #7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awtequalize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