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eich 唐
說起快取記憶體,那長篇大論囉,不過您講的很多都.....,像最後一段,我可以直接先告訴你答案,Intel為了要保持L1的低遲延與多路檢索,所以不做那麼大的L1。
此外,考考古吧.....
PIII跟K7的輸贏,不是這麼簡單來看,Tualatin核心的P3-1GHz跟Thunderbird核心K7同級吧?在當時所有程式幾乎都是Tualatin大勝喔。
請看:全新出擊Intel Pentium III Tualatin重度實測 ( http://www.oc.com.tw/article/0106/r...icle.asp?id=360)
古代的P6微架構,靠著512KB 全速256bit 與低latency的L2 cache,就能再絕大多數的程式中,擊敗核心較為先進,但是僅有256KB 64bit L2的雷鳥。
那K7不會用512KB的L2?不是早早可以扳回劣勢?K7出現512KB L2看看已經是多久以後了....R
當時Intel應該就看清楚一個原理了,核心架構再強,沒有足夠的資料給他算也沒用,或暫存器、L1、L2的遲延太高,都會嚴重讓CPU核...
|
其實你說的都沒錯
L1的低遲延與多路檢索的確就是intel的策略
其實不妨這麼說好了,intel傾向L1小+快 L2大+較慢
AMD傾向L1大+慢 L2小+較快(當然是跟intel比較的話,C2D超強先不談)
兩邊根本是不同的設計手法...
Tulatin已經是P3的晚期了....Tulatin超強比自家P4 1.7還強
我指的當然是P3-450~P3-900那時候
更何況,同樣核心卻256KB cache的Tulatin-Celeron卻價格便宜效能強好超頻,您要說512KB有多大效能差異嗎?
另外K7底下,256KB L2跟 512KB根本差異不大,效能增加主要是FSB增加的緣故
同樣,K8在512KB跟1MB效能差異不大,當然這裡是說一般家用平台
所以在AMD規劃上自然不會這樣強調L2 cache
我只是覺得A64也是好久沒換核心的東西了,但256bit跟128bit並不是真正問題所在
您卻說是256bit與128bit的差別? 或L2 cache大小的問題?這是我一直覺得你論點很奇怪的原因
AMD要是會因為memory bit的問題而效能瓶頸的話,大可以重新設計CPU,我只能說intel從P3就是256bit是預留太多

而且效能並沒有因此比較強
所以總歸一句話,L2多少bit 或L2多大 並不是影響效能主因,整體CPU架構才是重點
其實我覺得AMD是因為製程問題才不能把L2做大吧?成本很高哩....CPU架構根本不是重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