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小建
如果今天SK22G2採用跟SN21G5同樣的晶片組了, 那零售價位可能又會貴上500元∼1000元!您能接受嗎?
|
1.其實,我覺得G和G2系列用國產晶片組剛好,國產晶片組也沒那麼差啦,只是ON BOARD的顯示卡搭載差了一點,但是它原本就是低價訂位,SO,我不認為是問題。
對於SK22G2我最在乎的是[SPU噪音]
2.其實國產晶片組可以COST DOWN,再配上稍微好一點的ON BOARD GRAPHICS,用G5的配備,就可以當中階賣了。WHY? 因為大部分的SFF USER所考慮的是size和外觀和噪音,效能只要及格就可以了,好的graphics是因為user是敗來享受低噪音高視訊的,不是敗來當top gamer或超頻的,超頻只要能小超一下,小小滿足,我想大部分的user都不會抱怨。
3.從上面看,shuttle把部分p和p2系列配上2個graphics想要吸引高階gamer,私底下認為不是好策略,我不知道shuttle有沒有統計過雙graphics主機的出貨量,我猜一定不會太好,因為真正能花錢買兩片頂級graphics的user,也相對對超頻提升更大效能很感興趣,而準系統如xpc,在這一點上天生就不足。
4.我是shuttle的第一代使用者,也幫同學組了3台,算是推銷國貨(那時我還在G國)
,他們也都滿意;也許因為我們都工業設計師,對比其他桌上系統,SHUTTLE在效能和外觀設計與噪音上取得一個平衡,所以特別受到學設計卻又不用MAC的一群人的喜愛。(工業設計軟體幾乎都是PC的天下)。我是第一代SFF準系統開賣後就開始使用準系統的USER,我的第一台是MSI的CONCERTOR,P233(小超266,Intel P系列的末代)。第一代XPC出現時(G系列,含壓克力面板),價格真的比較合理。因為光碟機面板是外露的,所以當我更換光碟機顏色時,我可以自己列印克力面板後面的紙板,來改變外貌。 G2開始,就不行了自己更換了,我覺得G2過度陽剛,我個人並不喜歡。一直到P與G5系列出現,XPC的低中高階才到位。G5是外觀設計得很棒的機殼,特別是SD36G5M ,面板內藏的LED顯示方式,是很棒的設計,幾款SONY級SAMSUNG的MP3_PLAYER友都有近似的設計,但不知道為甚麼胎死腹中,沒有被廣用。
5.SHUTTLE應該以G5為級格標準,繼續努力。台灣不是沒有好的工業設計師,只不過PM通常是工程師,而不是工業設計師。南韓從199X後開始加重在工業設計的力度,這段時間卻正是台灣產業西進,不到十年下來,台灣設計變成在韓國之後,真的很令人痛心。我是很期待SHUTTLE能在他的領域裡,成為世界級的的廠商。世界級的廠商,不表示規模是世界級的,而是在某一領域裡,它的技術或產品是該領域的頂尖。所以我才說SHUTTLE已經慢慢形成條件,千萬不要像很多台灣廠商一樣短視近利,必須在設計多用心多加油。準系統不是以量取勝的產業,千萬不要把【低人工成本,大量生產】放在第一位,而是以設計和品質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