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三、軍閥化:袁公在北京之戰被皇帝小兒關了之後,祖大壽就率領部下閃人回關內,嚇死了崇禎,請大臣勸袁寫信給祖大壽回師....OK,這一段告知我們袁公手下不聽王令,很多人有不一樣的看法,但是就皇帝的角度而言,當時為了遼响搞得明朝北京周邊雞飛狗跳,國家都快破產了,農民造反跟遼响有一定之關系(但是皇帝內庫還是很有錢),養了隻軍隊只聽袁的命令,不聽王命...嘿嘿嘿...你是皇帝你做何感想....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整個明朝的滅亡跟宰了袁公不無關系,但是就個人觀點,袁公做事讓人有不小的非議空間,而且非議空間還真的是夠大的,所以我也覺得很難執中給他評價,自能說有些事是他自找的,怨不得人。
為啥袁公有今日之威望?一要拜金庸大俠,二要拜乾隆,是他老兄為袁崇煥平反,但這事實在是有點怪,如果是別的朝也就罷了,康熙朝也給史可法立碑,但那是一個相對開明的時期,可乾隆一朝是清文字獄最嚴得的時候,有清文字獄一百六十多起,其中乾隆一朝就多達一百三十多起,在這種情況下,袁竟然被拿出來平反,倒不是說事是假的,但動機非常可疑,乾隆一朝文字獄一個重要的動機,就是打擊漢人對明的懷念,而袁案的平反和大張(不但提出,還給修廟),很可能就是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另一種戰略,事實上現在很多人一談明的無道,首先想到的不是明前幾任皇帝的昏,而是袁案。不論乾隆是否真是這樣打算的,但這手事實上,比他搞的文字獄,對當時及至現在的人,對明的印象,影響大多了。
所以我很討厭中國的臭老九和歷史,因為中國的歷史常被那群臭老九強姦,連基本的"信"都做不到,有史家開玩笑說,二十四史裡面能夠比較相信的就開頭前兩部而已,其它的常玩春秋筆法,把自已的喜好強加上去,害得後人不知道到底那個可以相信,那個是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