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YI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13
引用:
作者nzcym
效能會因為實驗環境而劇烈改變 , 乙醚 bp 34 ℃, 二氯甲烷 bp 29 ℃, 在低溫低壓(p = 15 mm Hg, t = -78 ℃ )下傳熱性能無與倫比 .

但是在高溫低壓 (機殼內溫度 39 ℃, CPU die 80 ℃) 根本不會冷凝成液體 . 這 .... 剩下的還要多講嗎 ?

Yes, of course. 當然要多講啊! 您幫小弟上了一課, 小弟感激在心, 乙醚/二氯甲烷高溫下不會牽涉相變化吸收的潛熱(都是氣態), 這點小弟同意, 不過您可能忘了, 在熱導管的末端(靠近鰭片和風扇), 溫度不見得會那麼高, 如果在冷氣房下, 是有可能冷凝成液態, 然後回流到底部, 您的看法如何? 小弟的疑惑是不瞭解您的前後重點, 依您前者的理論似乎沸點低比較好, 依您後者的理論, 分子量小則氣態時飛行速度高 , 傳熱快, 那麼純水和乙醇(沸點78.2℃)比較, 應該依照何種理論呢? 分子量或沸點? 尚祈不吝指教

乙醇的比熱 0.6kcal/kg℃,蒸發熱 9.2kcal/mol, 沸點 78.2℃
舊 2005-12-17, 06:20 PM #9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YI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