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qwerty
沒有笑你的用意啦,只是覺得問這個要是問的太簡略幫助不大,問得深會的人又少了。另外我也不是真的懂的人,更沒理由笑你啦。
http://www.thg.com.tw/article_000051208.html
這篇比較有用。
簡單說,GPU 有管線。
管線數 X 單一管線每時鐘週期可以處理的 Pixels 數 X 時脈 = 理論 pixel fill rate,表示 GPU 的理論上限性能。(有錯請高手也指教一下勒  ) 不過這並沒有考慮在特定狀況下 pixel 需要搭配多少 texel 來繪出結果,所以早期你可以看到 GPU 多半用上所謂的 Multi-Texturing 時才能接近理論性能。因為這也代表了需要更大的記憶體頻寬來滿足額外的 Texel 需求,所以記憶體頻寬從那時起開始變成問題之一。
(上面這段有點問題....  pixel 的理論值大概就像上面那個連結一樣,不用管要用到的 texel,所以會比較大,但是不實用,一般會看將 texel 計算量考慮進去以後的 fill rate。我印象中...
|
是嗎 如果這問題能夠簡略化
我認為這問題對超頻使用者也有點幫助吧
大多數人應該都是晶片、RAM同時OC吧
但是如果能估計算出填充率與頻寬對應的關係
這樣就可以看出到底要超多少才能剛好匹配
比如說現在GPU 是400mhz 8管線 256bit記憶體架構 填充率=3.2Gp/s
頻寬按照阿湯的算法是3.2/1 = x/9.6 x=30.72 GB/s
以上是按照我自己想法算來舉例
如果此卡預設400/300(600) 這樣頻寬才300*2*256/8=19.2GB/s 並不能滿足其GPU
所以此時應該只需要超頻記憶體吧
當然如果考慮到材質壓縮的情況以及其他細節 可能不需要這麼多
但是以主流1024x768 4aa8af情況下估計所需要的填充率&記憶體頻寬
看出其對應的關係 也好針對個別去調教
也可保了卡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