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FC
喔喔?! 那是說, 顯示卡的驅動程式可以去針對這個問題作處理?
|
可能是BIOS, 也可能是Driver, 更可能是都有差.
解釋一下好了, 一般螢幕都有EDID資訊, 提供顯示卡/OS來判斷螢幕的特性, 支援的解析度之類的. 基本上是採用表列的方式, 但是因為不同解析度再搭上不同頻率的排列組合相當多, EDID只有128 Byte, 還得放一些螢幕的名字字串等等資料, 實際上能夠存放的東西有限, 所以並不是直接列出所有的解析度的. 以我的2001FP為例, 螢幕EDID正面表列的資料中, 只有以下: (我只列出60Hz的)
640x480@60
1024x768@60
1280x1024@60
1600x1200@60
1152x864@60
然後會有一組螢幕極限值供參照.
以目前測試的結果, ATI的作法是這樣:
如果螢幕的EDID有列出來的, 就照列出來的規格輸出, 如果沒有, 就以最高的一組輸出.
這樣造成的現象就是, 如果是表列中的, 顯示卡就實際輸出該解析度/頻率, 從OSD可以看到, 像是1280x1024, 打開OSD來看, 他就是1280x1024@60Hz, 而且OSD中的1:1/Aspec/Fill是有效的.
但是如果沒有在表中, 像是1280x960@60Hz, 其實OSD會看到1600x1200@60Hz, 這時候要是顯示卡有勾放大到全螢幕, 就會是拿1280x960->1600x1200(顯示卡做放大), 那對於螢幕來說他已經收到的是最大解析度了, 自然OSD中的1:1/Aspec/Fill就不見了. 要是沒勾放大到全螢幕, 那就是周圍留黑邊只有中間1280x960的部分有東西, 但是螢幕的調整選項還是不會出調整選項還是不會出現.(因為其實還是1600x1200@60Hz)
那對於螢幕/卡(硬體)來說,其實它是都可以顯示出來的,只要沒超過極限. 要嘛就是DELL增加列出的解析度(有容量限制,不知道2405剩下多少), 要嘛就是ATI去改Bios/driver. 這裡我認為ATI的作法其實是比較正統(保守)的, NV看起來沒有非常依循螢幕的EDID來做.
以上是針對DVI-D才有這樣的問題, D-sub是設多少輸出多少的, 有機會可以自己測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