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大約民國79年吧,在玩那種厚厚重重的文書處理機。
80年左右開始碰電腦,從8088及80286開始接觸,RAM好像1MB吧,印象中到DOS 5.0後延伸記憶體比較方便一點後,才開始慢慢再加RAM。當時RAM 1MB大約7、800左右,有一陣子好像哪個國家(日韓忘了)的大廠爆炸,結果RAM的價格狂飆,1MB將近2000元。
儲存原本都是用5.25的大磁片,又吵又容易壞,曾經花1500跟學長買了一顆20MB的二手硬碟,後來再咬牙買了一顆240MB的HD,8800元,心在淌血啊。那時真的覺得240MB就永遠用不完了。哪知微軟出了Windows,我記得我玩過Windows 2.X及3.0,不好用,很慢,即使是比較成熟的3.1,還是覺得不方便,主要是因為我的報告都是用PE2、書中仙、漢書HE、QEdit打的,在windows的文書軟體中表格會亂掉。
螢幕,該叫那時候的螢幕為黑白螢幕嗎?好像叫黑黃螢幕比較恰當,第一次接收學長的彩色螢幕時,看到畫面還真是感動啊。那時很多人從286升級到386、螢幕從單色升級到彩色,好像是為了玩銀河飛將的樣子。我還在玩天使帝國,後來再玩毀滅戰士,玩得不亦樂乎。
為了想聽聽悅耳的電腦音效,買了一塊好像叫漢聲卡的聲覇相容卡,結果硬體相衝,破音,無解。
之後CPU一路再升級到386SX、486SX/DX,為了省錢,幾乎都買沒有浮點運算器的SX系列。
當兵期間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了硬碟跟CPU,記得2.5G 6600元,捷元代理的,結果不到1個月壞掉,在台北NOVA服務台前那家買的,由於在離島當兵,請學弟放假回來拿去換,居然不認帳,從此捷元及那家店列為拒絕往來戶。唉~~~6600,即使當到上兵,月薪也沒有這麼多。順道一提,80年買的那顆240MB HD還沒壞哦,那時的硬碟真是耐用。CPU買了K5,聽說很熱,所以還要加個風扇。
退伍後就比較少再組電腦了,都是以夠用就好。前些日子想升級電腦,所以來到PCDVD做功課,大部分都在潛水。用著看著,只有幾點感覺:
1.現在硬碟真的很便宜,但也很不耐操,我的硬碟屍體已經堆了有10台了吧。
2.要勤備份,但是DVD +-R 還真是不可靠,還有,覺得網兄還真利害,看著環碼就知道染料生產週期之類的。我怕資料不見,爬文看片子的購買需知也看得昏頭,只好乖乖買DVD-RAM來讓自己安心點。
3.顯示卡現在貴到離譜,還有賣到2萬塊的,晶片還要加風扇或散熱片,已經是另一種CPU了,有個好聽的名字叫GPU。
4.記憶體現在也便宜到不行,但規格對我這種已經沒有整天碰電腦的人,看得真是眼花撩亂,還要看顆粒、週期什麼的,還真累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