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less兄相信你爬的文也夠多了,版面怪事很多,絕大多數是真正的事實(我相信),始作俑者都不說明,旁人無奈之下,就開始用功的懷疑,隨便對照看一下「漂亮的PI/PO測試,並不等於檔案可正確讀出」一文就是了。
完全不是,PIF=0、得分=95,居然「有2個檔案無法讀取」,有茅盾;「PIF=0、得分=95」是真的嗎?我的千萬儀器校正片DVD-ROM(如圖)不過也只得分=95,別人還有DVD-R得分=99,生產廠都知道DVD-R比DVD-ROM難做太多了,怪事那麼多,也不見始作俑者解釋,真的有趣啦!
[/QUOTE]jitter能在8以下的,那不就通通不保證..........
引用:
規格就是規格!寫得很清楚!
[QUOTE]測出來的jitter值既然是難以分析的,那又如何據以判定PI/PIF遭到美化或PI/PIF有漏洞?
|
你用什麼機分析jitter?我可用什麼機分析jitter?你有T.I.A(Time Interval Analyzer)分析嗎?沒有的話下次post這種jitter圖給你看。
至於「難以分析的」,其實我要說的是CD Speed須再增加一個jitter視窗,就更清楚,不是真的難以分析,有好儀器就好分析。
回到第二個問題,看最後結果PIF=0 ,居然「有2個檔案無法讀取」,是規格書寫錯了嗎?別開完笑了!當然要往前追究的,jitter值變得很重要,jitter.....jitter誰能說說jitter。
版面上懷疑測試不準的人可是一堆啦!俯拾即是,而且越來越多,看都看不完,我提出懷疑的時間點已經算晚了。過幾天再看你的測試,謝謝。
補充版
漂亮的PI/PO測試,並不等於檔案可正確讀出:
前面的jitter(規格書規定jitter含蓋leading jitter和trailing jitter在碟片轉一圈須<8%)已經超出規格啦,就不保證後續PI/PO處理可以還原到真正的data訊號,「表面掃瞄測試」紅點不是已經告知error,我懷疑BenQ 1620有美化PI/PO的嫌疑,或PI/PO有漏洞沒有還原到真正的data訊號;因為CD Speed的jitter圖只show出一個平均值及一個最高值是難以分析的,jitter平均值計算是各別的leading jitter和trailing jitter計算及整張碟片的平均值,若假設leading jitter或trailing jitter或某一個測試部位的jitter高到例如11%,我們從平均值根本看不到這三個單獨的最高值分佈,是只有一支11%呢?其他皆接近平均值=9.45%,還是一半leading jitter為11%,一半trailing jitter為7.9%總平均值=9.45%,或某些燒錄的mark同時有leading jitter=11%和trailing jitter=11%問題,此碟片最高值仍然是11%,並且若jitter高到例如11%,後續PI/PO處理就不保證可以還原到真正的data訊號,雖然此時PO Failures可能顯示0但是「表面掃瞄測試」這一關仍然過不了,燒錄機騙得過PO Failures並不一定保證騙得過CD Speed的「表面掃瞄測試」,所以也證明Nero CD Speed還是可用的,至少證明CD Speed的「表面掃瞄測試」好也。這是我的解釋,因為看到別版有人問「漂亮的PI/PO測試,並不等於檔案可正確讀出」,事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