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視角紀錄片鐵馬影展現實性跨界交流
http://udndata.com/ndapp/Story?no=4...news_id=2884803
記者劉郁青/報導
鐵馬代表在鄉間緩緩踩著腳踏車的勞動階級,也象徵社會發展的縮影。4月15日到23日將有一個新影展誕生,由苦勞網和國家電影資料館共同合辦的〈鐵馬影展〉即將登場,這是國內首度以社會運動視角來策劃的主題紀錄片影展,主辦單位精選《台北幾米》、《我家住在康樂里》、《貢寮,你好嗎?》等15部國內外社運議題紀錄片在青島東路的國家電影資料館播放。
有人好奇〈鐵馬影展〉和年年舉辦的〈金馬影展〉有何關係?策劃影展的苦勞網表示,「鐵馬」並非針對「金馬」而來,鐵馬以福佬話來說代表腳踏車,腳踏車讓人想到60年代成千上萬女工騎乘穿梭加工出口區和外銷工廠的畫面,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懷舊影像;而台灣製造的自行車揚名國際,也使台灣曾經成為自行車王國。
鐵馬(腳踏車)因此可聯想到一個接一個的社會發展議題,包括社會運動關注的「勞工」、「環境」與「農村」;不斷滾動的兩個輪子也恰似攝影機的片盤,代表紀錄片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因此苦勞網以〈鐵馬影展〉為名,規畫串連社運工作者與影像工作者對話交流的空間。
參展片包括《台北幾米》紀錄在台北101大樓當電梯操作員的女工廖秀麗與在台灣高鐵擔任工人領班的原住民兄弟間的故事,講述探討社會階級間的距離。《我家住在康樂里》則拍攝中山區14 、15號公園預定地住戶拆遷過程,可看到政商利益下犧牲的無辜百姓。《貢寮,你好嗎?》則紀錄貢寮居民反核長路。《無米樂》和《城市農民曆》講述台灣農民問題。
〈鐵馬影展〉配合紀錄片還有系列講座,包括「80年代小眾媒體影像紀錄」、「另類影展如何可能」、「關於社會運動紀錄片的幾種說法」、「看鏡頭下的生命及其出路」等主題,以及三場映後座談,導演和社運團體將出席參與影片討論。相關訊息可參考苦勞網網頁
http://www.coolloud.org.tw/movie/。
【2005-04-06/民生報/A13版/文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