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邊臥虎藏龍真的一點也沒錯. 呵呵.
知識交流總是好事,
小弟是學光學的, 所以只會以光學的方式來看眼睛. 在這邊也提供一種比較光學或比較工程的方式來類比眼睛這個系統
角膜, 前房, 水晶體 --> 鏡頭 (鏡片組)
玻璃體液 --> 鏡頭到底片中間的空間
網膜 --> 底片或CCD
虹膜 --> 光圈
近遠視 --> 像機沒對到焦, 相機機械結構不容許對焦
散光 --> 鏡頭不是球面鏡, 是柱面鏡
白內障 --> 鏡頭很髒 或 用毛玻璃甚至有色玻璃做鏡頭
弱視 --> CCD增益不夠
瞎 --> CCD燒毀 或 連接到CPU的線斷掉
色盲 --> 接收 紅 綠 藍 的CCD 像素其中一種或兩種不工作
夜盲 --> 用ISO25, 快門1/60 sec 拍夜景
視網膜剝離 --> CCD掉下來
Floaters --> 一些灰塵在鏡頭到底片中間的空間[移動](?)
飛蚊症 --> CCD某些像素連接出去的接點接觸不良(應該用CMOS類比比較正確)
不知道有沒有比喻失當, 大家隨便看看就是
另外, 先前小弟回文說的眼球表面的情況應該就如小弟所述
要確定是眼球表面或是所謂的floaters只要眨眼看相對位置有沒有移動就可判斷.
不過, 基本上, floaters 如果很靠近網膜的話, 才有可能在低亮度, 大瞳孔的狀態下看到
我的疑問是, 玻璃體液是[體]還是[液]? 如果是[體], 基本上, floaters應該不會動. 如果是[液], 那這些floaters經過一段時間應該會因重力的關係都沉澱下去了. 或是浮到上面, 所以, 如果是沉體, 每天起床時, floaters會附著在網膜前, 所以影像會有黑影?? 反之, 若是浮體, 眼睛朝下許久之後, floaters同樣會附著在網膜前...??? 如果floaters跟玻璃體液比重一樣(很難吧?)就會出現類似布朗運動的情形, 假設不是很黏滯的[液]. 如果很黏滯, 就跟[體]一樣了.
值得做個小實驗看看....
對了, 至於針孔, 是可以用來檢視floaters位置的方法, 不過, 要圖解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