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台商上海大撤退
近十年來,台商已成為中國大陸最活躍也最具實力的經濟力量之一。上海作為台商集聚的熱點地區一直備受兩岸傳媒關注。去年本刊曾以“封面故事”《十萬台商涌上海》,全方位客觀報道了台商投資、定居上海的情結與現狀。時過一年,當上海傳出“台商大撤退”的訊息時,本刊再度出擊采訪──
最近,台灣《商業周刊》跑兩岸新聞的記者周啟東講出這樣一個故事:寧夏自治區是大陸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今年5月18日,原本在上海的豐葉地產不遠千裡來到寧夏的省會銀川推案,在上海被兩千家代銷公司淹沒的豐葉地產在這裡一炮而紅。開盤前夕的凌晨三點,訂屋者將銷售中心擠爆,甚至惊動當地的公安、媒体,房子當然是銷售一空“我現在都會勸剛來上海的朋友,不要再到上海擠了,傻瓜才到上海!”豐葉地產總經理劉正平說。
傻瓜才到上海!
錢進上海=錢砸上海?
“上海是人間天堂,也是人間煉獄。”現任美商直銷公司台灣區總經理劉樹崇推著眼鏡,坐在台北辦公室內,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深沉地說出他對上海這個城市的真實感受,因為他曾經在上海失敗過。
“或許天仁還沒準備好,在上海我們需要付出更多學費,才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現任天仁茗茶副總莊遠明在台灣媒体不斷詢問天仁為何從上海撤退消息時無奈地回答道。2000年2月台灣的茶葉大王,天仁茗茶投入大筆資金前進上海,在上海的黃金地段開了三家“吃茶趣”的复和式餐廳,有的店租金就高達28萬元人民幣,這三家店在一年多後全部關閉、易手,天仁茗茶黯然退出上海。
第一個把台灣蝴蝶蘭賣進中南海的台商陳艷媚,夾著狂掃北京的氣勢,去年初到上海賣花,沒想到卻慘遭滑鐵盧。“上海變化太快了!原本所掌握的市場訊息,都有可能在一瞬間改變,上海人的口味,真得很難捉摸!”陳艷媚無奈地說著她的上海經驗。這個被上海擊敗的台商,在上海待了半年又重回北京。
“小蝦米玩不起大鯨魚的海洋,這是世界級的戰場,想要到這裡打仗,必須先秤一下看看自己有幾兩重”歐斯蜜的上海主管語重心長地說著他的上海經。“歐斯蜜”曾經是上海百貨商場的高檔女性內衣,雖然歐斯蜜打著進口品牌路線,卻是標准的台資企業,當地的女性要花一個月的薪水,才能擁有一件歐斯蜜。極盛時期,歐斯蜜在上海有100個銷售點,但是今年歐斯蜜在上海只剩下一個點勉強撐著。在歷經市場的現實,歐斯蜜的經營者打算重回代工的老本行,不願在上海激烈的品牌戰中苦撐。
像“歐斯蜜”、“天仁”等台商,一個一個被迫離開上海故事,正在上海這個城市上演,他們有的撤回台灣,有的往其它大陸的次級城市轉進。
“每十個到上海的台商,有四個必須被迫退出”
根據《福布斯》雜誌報道,上海在過去十年吸收了的外資超過480億美元,差不多是台灣過去50年所吸收的外資總和。《財富》雜誌排名的世界前500大企業中,有300家已經到了上海,美國通用電器(GE)塑料集團的亞太總部,再過一個月就要將亞太地區的總部由東京遷往上海。就在不久前,奇異已經把中國總部由香港遷往上海。
德勤會計事務所雜誌日前針對860家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的跨國公司進行調查指出,在已進軍中國大陸的跨國公司中,90%打算增加投資預算,在中國尚無業務的外國公司,未來三年也將大舉進軍大陸,上海已經成為跨國企業躍進大陸的首選之地。
台灣政治大學經濟所教授林祖嘉指出,這些世界級的企業都持著大陸將成為全球不可忽視的市場,準備了充沛的資金,毫不保留的前進上海,大家都準備打一場國際級的戰役。而這些跨國企業所拋下的金額都是擲地有聲,大得令人咋舌﹔舉例來說,微軟為了和大陸官方保持友善的關系,微軟執行長史帝夫.巴默(SteveBallmer)在今年6月訪問北京時,用62億人民幣,協助大陸發展軟件產業。林祖嘉說,微軟用天價買一張進大陸市場的門票,理由無它,因為過不了幾年,大陸肯定是全球第一大市場,微軟必須在第一時間攻下它。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微軟這般大氣魄和大手筆,對錙銖必較的中小型台商來說,進上海的門檻已經高到承受不起。
“十年前台商身上只要帶著上百萬新台幣到上海闖一闖,已經立足上海的台商可能會對這位新加入的盟友說,希望將來有朝一日大家都能立足上海灘﹔現在的台灣人如果僅帶著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台幣,就想到上海,我們會立刻勸他趁還沒賠錢前,趕緊回家,除非這個人是想來上海擺路邊攤的!”上海台商會會長,也是龍鳳食品董事長葉惠德感慨地說著上海這十年來的變化。
根據台商們私下估計,每十個到上海的台商,有四個必須被迫退出。簡單地說,這些打游擊式的小台商,根本無法和跨國企業對抗,等到小台商彈盡援絕,最後只能選擇告別上海,甚至轉成台流。
事實上,自從兩岸入世後,在上海的台商正面臨著國際企業集團和大陸民族企業家崛起的雙重競爭壓力。這股巨大的壓力,連在上海中大型的台資企業都感受到了﹔羅馬磁磚總裁黃杰說,“上海就像處在沸騰狀態的壓力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