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key97
其實最近有點看不太懂這兩家主要的中央處理器製造商在玩什麼把戲...
(當然...兩家主要的顯示晶片的廠商也有點難看懂 ^^")
以intel為例...
出了 Pentium 4 Prescott 這樣的一顆處理器
嗯..以『規格』來說,很棒,改進很多內部技術與整體平台計劃
ex:90奈米製程
1 MB的L2快取記憶體
L1資料快取也加倍成為16 KB
13組新的指令(SSE3)
管線從20提升到31階(時脈相對來說應該可以更快)
還有還有...他需要103瓦的電量...
但是...怪的是,卻無法在『效能』上顯示出來
不過intel的新產品一開始都是這樣的
只是...這又是策略嗎? 每一次都這樣
(PII轉PIII一開始架構都一樣,只多了SSE)
(P4有A、B、C、E...)A是笨蛋、B是標準、C變超強...E...又變了,變如何不知道...
又是另一個P4A的開始嗎...
OK!!
那AMD...最近也是不知產能的問題還是策略被INTEL打亂了
感覺不出來到底主打什麼
K8的推廣不像之前XP時期的快速(可能與產能及普及會有關)
XP又停在XP3200+就不再往上了
讓很多朋友還是只能建議他們買BARTON 2500+來裝機..
希望能早點再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讓我們消費者有好的產品使用吧 ^^
不然...真有點像我們最近的政局...
看不懂呢...
AMD加油!!
|
以intel為例...
因為腳針的問題...
所以笑能無法全部發揮
(君不知道英文字母是從A-Z 總共有26個嗎...?
目前才到E而已........^++^)
當初Prescott出來的時候
就已經知道在笑能上根本沒什麼改進了(舊腳針系列)
以AMD為例...
普通K7的架構到3200+算是極限了
所以就無法再上去了
K8...這還用問?
請問以現在來說
買台K8便宜還是買台P4 Prescott 便宜呢?
K8並沒有AMD原來給大家的好處(MB貴 CPU 貴)
便宜又好用...已經沒了
然後AMD現在又把DURON的市場給拉回來了
有看到在台灣使用者已經開始用DURON 1.8Ghz了
我才剛買DURON 1.6Ghz咧...
這樣說
離題一下
目前DDR2也比不過DDR
SATA也比不過PATA
以後會不會也發生PCI-Express比不過現在的PCI
(以上是我個人認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