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Member
|
在台灣,字彙勝於會字,所以, ”考試全一百,要用出不來.”
簡單講,只背單字的教學見樹不見林。當外國小孩躺在沙發上草地上大量閱讀精采原典,我們窩在教室裡房間裡反覆練習考試題型﹔當他們在耳濡目染,輕鬆記誦一篇一篇一流文章,感謝上天世上有這麼好的作品寫出來,我們在v-a-c-a-t-i-o-n,一個字母一個字母一路塞進腦袋,祈禱上天這次月考會考出來﹔當他們把英文當作簡單的工具,用以學習其他科目,我們用盡各種複雜的工具書,把英文當作科目來學習。而當我們從腦袋亂key進去的input是一個一個毫無文化典籍出處或背景的孤單的單字時,又如何期望真正要時,從嘴巴出來的output能夠突變成一句一句文法無誤、文意通順又有文化交集的談話?
舉個我們熟悉的例子,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總共20個「單字」,如果你從沒背過這首詩,只學了這20個字,說到「床」你會想到什麼?說到「疑」你會想到什麼?…,也許想起的盡是生活中的惱人瑣事,因此,「字」的生命價值不是獨腳撐出來的,它們需要人類心靈的灌注,才能串聯、傳承人類的經驗和思維,而我們也才能在今日再度「擁有」李白當時的情懷。
如今,全國中小學生只根據一千個孤單的單字建構自己的英文認知,真無法想像他們的英文世界會有多蒼白、貧乏?試問,以這樣的學習方式,背一千個單字和背一千五個有什麼差別?有沒有本土的名詞有什麼差別?這些密密麻麻的鉛字,終會化作語言上的一把一把小刀,將原本完整優美的語文凌遲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
我們的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壓力下,一味要求孩子的成績,其情尚可憫,我們的老師在教學進度中賣力演出也情有可言,但我們的政府忽視一些能夠讓孩子熱愛英文、能夠和西方人歡樂交心的教育理念和決策,讓舉國上下迷失在英文必需「盡早學」、一定要「跟洋人學」的恐慌中,讓舉全國孩子追逐在考試優先、成績為上的死胡同中,甚至詳列了一千個切割英文的單字,作為英文教學的圭臬,怎不讓文化人傷心?怎不讓教育人心焦?
我想:台灣最值得同情的弱勢族群並非殘障,也不是街頭流浪的族群,而是乖乖地坐在書桌前,看著一張有點像數學乘法表、有像化學元素表的英文考試範圍,喃喃自語,腦中飛快地計算著到底背哪些字才”划得來”… 的一群,畢竟考試重要啊!要他們背英文的經典童詩韻文?考上再說吧,待會兒吃過飯還要補數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