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續上篇)
B类扩音机有何利弊? B类放大的工作方式是当无讯号输入时,输出晶体管不导电,所以不消耗功率,当有讯号时每对输出管各放大一半波形,彼此一开一关轮流工作完成一个全波放大,在两个输出晶体管转换工作时便发生交越失真,因此形成非线性。纯B类扩音机较少,因为在讯号非常低时失真十分严重,因交越失真令声音变得粗糙。 B类扩音机的效率平均约为百分之75,产生的热量较A类机低,容许用较小的沉热器,这类放大工作当其输出为最大功率的40.5%,扩音机内消耗的功率最高,这时为百分之50,输出功率较低和较高时则效率增加,因此供电器可以比A类机小。
AB类工作达成性能的妥协 大多数B类扩音机都不是用纯B类工作,通常有两个偏压,在无讯号时也有少量电流通过输出晶体管,这类扩音机在讯号小时用A类工作,获得最佳线性,当讯号提高到某一个电平时自动转为B类工作获得较高的效率。普通机十瓦的AB类大约在5瓦以内用A类工作,由于聆听音乐时所需要的功率只有几瓦,因此AB类扩音机在大部分时间是用A类工作,只在出现音乐瞬态强音时才转为B类,这种设计可以获得优良的音质和提高效率减少热量,是一种颇为合逻辑的设计。 有些AB类扩音机将偏流调得甚高,令其在更宽润的功率范围内以A类工作,使声音接近纯A类机,但产生的热量亦相对增加。
可变偏流式扩音机:可变偏流扩音机据知是美国Threshold公司最先发展,八十年代日本厂家却普遍采用并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名称,这种设计是利用一个线路探测输入讯号电压,根据电压的高低自动改变偏流,讯号电压愈低偏流愈高,等于A类工作,讯号电压愈高偏流愈低达成B类工作,这种偏流的变化是连续性,可将交越失真减至最少。理论上这种设计颇为理想,但这类扩音机常因偏流探测线路与伺服控制线路本身工作不准确而导致额外的失真,能真正达到接近A类音质的产品不多。
__________________
"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
~ Albert Einste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