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我是經由好友介紹來這個站的,其實這個站的網友素質都很高..高到都比
影音產品圈中的產品操盤手素質都要高很高..相信兩大陣營中的產品
操盤手據我所知連DVD的基本常識都沒你們了解..這站上有很多雙方
陣營的員工..但都只是執行層面的人.我也是那個層面的過來人.很了解
那種無奈..對於坐在辦公桌前下決策的那一群人.所下的決策你只能在心
理說XX..他看的片都沒你們多.你期望他了解什麼....
再說二手政策說穿了..二手片根本沒政策.那是消費者在心理想像出的政策.想把他
邏輯化..二手片銷售是B品牌在台灣先推出的一種銷售管道.曾在剛開始時造成版權商
得極大不滿.癥結就在於出租版權的授權帶可否變成銷售品.這事鬧回美國去
但是美國答案是曖昧不明.因為B品牌在美國對片商影響力是喊水水會結凍..
他在美國的發片權就跟現在中環一樣..從版權.預錄.包裝.發貨.通路一條鞭.只有
買斷跟拆帳兩者之分..很單純.片子的週轉率一低門市照報表拿下來(LOS)轉銷售
就對了..反正央倉壓多少就是多少.根本沒所謂買片壓力..
但是來台灣這套行不通了喔..來台灣每一支片都是要跟代理商花大洋買的..買片成
本壓力大..所以出租率不好馬上就給他下架換現金比較實在.若不能賣二手片開到來
一倉庫影片(尤其是錄影帶)..知道去年B品牌壓掉多少錄影帶的人很清楚那是多少錢
再談到賣二手片.其實買二手片的市場在這幾年來以B品牌經營下來平均一個月單店有十來萬的業績來說是不錯.有人會說亞牌片少簡略規格.但這是因為B品牌在台灣直營展店已經是有一定的瓶頸.大家可能不清楚他除了台北縣市.台中縣市.高雄市三個大都會區是直營..(前鎮店是加盟).其他都是區域加盟商.一樣有買片壓力消費者也買不到什麼新二手片.(因為區域加盟店有展店壓力.需要有片可以展店).所以在近期亞品牌明確的展店政策下.是很難買到什麼新的二手片.試想一支一千多大洋的片賣你399..等要開店再去跟片商買一千多大洋..新片都是用轉貨去新門市充場子的.真以為買那麼多片啊
擺一星期後再轉去新門市.就這樣循環.營照消費者印象.但是這種租不到下次免費的大失血行銷法.當消費者印象建立後可是能少作就少作.因為太傷了.至於發片時間以現在台灣的市場你有發我就有發.是根本誰也討不了便宜的..我想再來就是要比誰進的多囉
談到人員素質的確是亞牌的痛..大量展店的副作用就是人員銜接跟素質降低..但回觀強如B品牌在展店潮那時..其情形相信是很多門市老幹部心知肚明的..但要修正這問題倒也不是難事...講一堆話.是讓大家了解到影音市場就是處在一段渾沌期..希望各位影音先趨有機會能成為這市場的操盤手..
回到重點..有沒有便宜好貨可以搶..當然有!!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B品牌只敢說他是全世界最多"錄影帶"的出租聯鎖店..講到要清VCD.DVD.亞品牌光半倉庫就夠他開台北市
的所有店..就等倉庫這裡整理好..大家就等著重溫..台南Fcous的情景吧..B品牌的產品佔比調整可是才一年的事情..亞品牌可使從一開始就走碟片路線.有時候很懷疑以前亞品牌的人怎麼想的..不然一年前就可以作掉B品牌了..也許是圍城理論吧"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好像別人的都比較好.其實看穿了後呢?才發覺原來事實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