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先聲明一下:我不輕視國語歌曲。
不過,國語歌曲真的該進步了。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以前的國語歌曲比現在好聽多了、經典多了
(也許大家年紀都還很小,所以不知道什麼叫老歌也說不定)
歌詞也許不長,卻意境深遠
旋律也許簡單,卻感動人心
反而這五年來,有什麼歌曲可以列入經典呢,各位想一想。
(不要馬上想到現在正流行的歌,那是廣告的效果,所以短期內印象深刻)
我曾看過一篇由音樂學者所寫的文章
國語歌曲在填詞的時候,因為平仄的關係,所以是有一定的規則的。
由於這篇文章我現在也想不起來出自哪裡,所以無法很精確的告訴大家
但是舉個例子給大家
(我舉的例子的規則有極大可能是錯的,不過大致就是表達平仄與音符的關係。)
如果是 mi re do,那麼歌詞可能會寫「你知道」,而不會寫成「你很美」
就是說,當你的音符怎麼走,平仄就要怎麼走
過去的歌曲多半由音樂家按照這樣的規則寫詞,所以歌手唱起來也字正腔圓
(上述之規則,若有錯,煩請網友指正)
然而,現在「詞」的類型偏向散文式
再加上隨隨便便就可以當上做詞者,這些人不懂樂理,只要歌詞押韻就可
所以,搞的現在的歌就算你國語講的標準
唱出來也不一定能讓人聽清楚
所以對於目前的國語歌曲,我實在無法找到幾首欣賞的
另外,就詞的內容來說
國語歌詞多半為個人感情的宣洩,也許是初戀也許是失戀
少見人文關懷以及社會關照及社會現象的反映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表達之一,可是除了愛情之外,還有許多的「情」
國外受到尊重的音樂家或是大牌歌手
他們的歌曲絕對不只有愛情而已
對於很多失戀的人,可能特別喜歡聽情歌、療傷歌曲之類的
但是沒失戀的人要聽什麼.....還要聽情歌嗎?
國內歌曲富有深刻意涵的歌曲,很少,有的話也是屬於超級小眾市場的唱片公司才敢做
也許在商業考量上,唱片公司認為唱情歌才會賣
不過,音樂是靠教育的,如果我們在音樂教育上仍然忽視的話
不論是音樂的創作或是消費者的欣賞都不會提升的
談到曲的部分
台灣音樂曲風一直以來並沒有創新,所以多半「學習」其他國家正流行的曲風
這當然是沒關係,音樂無國界
不過,卻發生了「邯鄲學步」的問題
拿R&B來說,節奏藍調,是從藍調衍生出來的
所以原先唱的東西還是偏向藍調的部分,偶像型的當然唱些愛情的東西
然而,就台灣的文化背景,適不適合藍調的屬性呢
尤其國語的發音,完全不適合嗯嗯啊啊的吟唱方式
結果造成ABC唱,頗有一回事的
台灣歌手唱...這回事.......共同特色是,非要唱的咬字不清楚才叫R&B
不過當你聽國外的R&B時,真的聽不清楚他們唱啥嗎
那可不.......
台灣學習各式的舞曲曲風那就更妙了,詞完全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夠讓你聽到編曲想跳就好了,唱功更是無所謂,反正都被蓋過去了
諸如此類的,在在發現台灣對於國外的音樂曲風拿來囫圇吞棗,消化不良下
只學到皮毛,並沒有與自己的文化相融合
最後會是怎麼樣呢......連自己原來的都不見了
過去,台灣誓言要做為華人音樂市場的主流
不過,看到幾年下來
並沒有進步,反而翻唱的歌幾乎成為市場主流
而少數大賣的創作歌手,也許開始的作品還可以
不過並沒愛惜羽毛,頻繁的出唱片
品質也就下滑
我想,國語歌曲的進步還是要靠大家努力
還有唱片公司要放棄短視近利的經營方針
以上,是我對國語歌曲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沒什麼好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