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這會是宅小孩耶誕節禮物的選擇嗎?? LANTIC GTX570登場 (追加3DMARK 11)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12732)
|
---|
這會是宅小孩耶誕節禮物的選擇嗎?? LANTIC GTX570登場 (追加3DMARK 11)
這會是宅小孩耶誕節禮物的選擇嗎?? LANTIC GTX570亮相
![]() 既已經上市的GTX580,是當前的NVIDIA旗艦顯卡後,照慣例緊接著推出GTX580精簡化的GTX570版本,經過縮減CUDA處理器從512個變成480個,降低了核心時脈速度從772MHz變成732MHz,記憶體容量從1536MB變成1280MB,製造了一個不同於旗艦卡的產品區隔。剛好現在是歐美大檔的耶誕節前夕,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考慮買這個東西來送個小孩子咧~~不過這個發布時間距離AMD HD6900發表只有一天的時間差異,既然是NVIDIA的NO2,這不禁也讓人十分好奇與HD6900系列的效能上的差異,我相信被各大媒體拿來捉對廝殺應該是一場無可避免的對決了。但由於小弟還沒拿到HD6900的測試,因此今天就先來看看單卡的成績吧。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覺得顯卡市場更新的速度愈來愈快??AMD/NVIDIA互別苗頭的結果,有很多人連GTX480/470系列都還沒用過現在就要看GTX500系列了,而小弟就是那個連470影子都沒看到的人,況且570一出,後面還有560等的一卡車呢。 ![]() 剛上市也只有公版卡可選,不過背面這次加上了三顆3D螢幕一起輸出的3D stereo,頗有想跟AMD的Eye infinity較勁的意味,雖然3螢幕很爽而且還是3D的,不過這成本可不便宜啊,目前一台23.6吋的3D螢幕約一萬三上下,三台就三萬六了。 ![]() 顯卡外觀其實跟GTX580沒什麼差別,就好像BMW 323跟320一樣,車殼幾乎是直接套用。 ![]() 顯示輸出….還是保留了mini HDMI以及兩組全雙工DVI。 ![]() GTX570同樣支援3 Way SLI。 ![]() PCB的長度約27cm。 ![]() 需要兩組6P PCIe供電,根據已知的書面資料,GTX570的TDP約225W。 ![]() 背面PCB一覽,與GTX580一樣在核心以及PWM後方都有330uf的POSCAP,提供GPU更穩定的電流以及消除雜訊之用。 ![]() 上一次沒有拆到GTX580,這次要拆一下GTX570了,不過PCB的螺絲居然除了四顆大的用十字以外…其他都用上內六角,是不太友善可能也不希望大家沒事去拆他。 ![]() 散熱器本體以及前方檔板的螺絲都要拆。 ![]() 雖然比起GTX295那種雙層夾心好拆多了,但螺絲的數量真是有點過份多。 ![]() 拆卸之後的散熱器本體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組成,外殼是ABS材質,中間是均熱板,以及鋁質的基座。 ![]() 不過均熱板的造型與GTX580不太相同。 ![]() 核心本體是代號GF110-275-A1的版本。 ![]() 供電採用4+2相,GTX580則是6+2相。 [img]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02/5238608442_94c33a3c62_b.jpg[img] DVI的Connector好像是新的供應商,叫做NIKETECH,來自台灣。 ![]() PCB是香港做的? ![]() 測試的時候GPU-Z仍然是0.4.8版本,尚無法正確的辨識GTX570。 ![]() 這張則是測試完後的GPU-Z補圖,480個CUDA流處理器、1280MB的GDDR5記憶體,以及320bit的傳輸頻寬。另外大家也可以看到小弟已經進行了小小的超頻,這個時脈目前還很穩定的運作中,未來GTX570的超頻效能應該也很值得期待。 ![]() 本次平台已經更換為GIGABYTE P67A-UD7加上I7-2600K,雖然CPU NDA還要等到一月才能公布,不過實際上測試的結果,全新的Sandy bridge CPU效能其實已經超過了很多顆X58 CPU的效能,對於顯示卡跑分亦有十分的助力,但玩起遊戲就沒啥太大的感覺(因為硬體效能已經超過軟體一大段距離)。 |
![]() 平台維持完全的預設值,i7 2600K跑3.4GHz,接下來是測試A-Z的成績發表。 ![]() ![]() 3DMARK06…解析度1920x1080,無反鋸齒,竟然隨便就23591分。想當時用i7-930跑GTX580同樣的設定也不過是18573分,CPU犯規了。因此新一代的跑分王….I7-2600K =..=,喔不對,請大家來看一下GTX570單卡的分數,GTX570很”線性”的就是差GTX580那麼一點,製造了580與570之間的絕對界線而不能輕易的逾越。 ![]() ![]() 3DMARK VANTAGE,當然這是在PhysX Enabled的情況下。 ![]() ![]() 異形大戰掠食者,DX11的遊戲,1920x1020解析度下所有特效開至最高。 ![]() ![]() DIRT2,DX11,1920x1080解析度,特效全開。 ![]() Cinebench 11.5,OPEN GL 54.65fps,i7-2600K穩坐4C8T寶座XD。 ![]() ![]() F1 2010的測試,同樣也是1920x1080解析度下所有特效max,然後一樣也是16X測試不能。 ![]() 當然同樣要實際跑一下,Heay Rain之下特效全開果然有5X張的實力。 |
![]() ![]() HAWX2,1920x1080解析度,特效全開。 ![]() ![]() HEAVEN BENCHMARK 2.1版本,1920x1080,特效最高,Tessellation : Extreme。 ![]() ![]() JUST CAUSE2,1920x1080解析度,特效最高。 ![]() ![]() LOST PLANET 2,1920x1080,特效最高,TEST A。 ![]() ![]() METRO 2033,1920x1080,特效最高,AF16X,DOF Enabled,AAA平均FPS是27.13張。 ![]() METRO 2033,1920x1080,特效最高,AF16X,DOF Enabled,MSAA 4X平均FPS是22.11張,不愧是二當家來著,上一次GTX460同樣的設定只能獲得1X張的效果。 ![]() ![]() STALKER,1920x1080解析度,全特效最高,取day time的平均fps。 ![]() ![]() 最後是DX10的快打旋風4,這個遊戲的測試應該是只剩下如何把FPS弄到破400張的問題而已了。 |
![]() 再來是燒機測試,同樣的我用微星的KOMBUSTOR來燒。GTX570的風扇預設也是40%出力,GPU核心溫度在帶機的狀態下是45度左右,一段時間沒有執行3D的話核心時脈居然可以降到50.6MHz,真猛。 ![]() 燒機用1680x1050,4XAA視窗模式,總共燒了約45分鐘,風扇轉速被提升到61%出力(2190rpm),核心溫度到84度左右就不在上升了。 ![]() 這邊在順便介紹這款NVIDIA專用的超頻程式-INSPECTOR,各位可以去下載看看,因為可以簡單的修改很多參數,雖然沒有好看的UI但是頗為實用。 ![]() 隨便亂超一番,核心超到880MHz,記憶體2010MHz(1050MHz),不過這時的風扇需要開到60%以上才能壓制住熱度,不然測一測會當機,但是即使順利跑完了分數卻比超頻前多了一點點而已!?這部分是甚麼原因目前還不太清楚,不過也有可能是GTX570太新,INSPECTOR無法正確的超頻。 ![]() ![]() 最後是耗電的部分,分為空平台無顯卡,預設值待機以及3D06 HDR3.0時的最高耗電量供各位參考。 其實在看到規格之後,心裡對於GTX570的效能大概也有譜了,實際測試後也與期待值相差不多,但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已經搭配了最高規格的Sandy Birdge P67來做測試,不同於X58大家都超到4G當作標準,P67的效能光是預設值就已經把顯卡的分數多推了至少快5000分(3DMARK 06之下)因此如果只是比分數,GTX570還比上次測試GTX580高XD,接下來該期待的是國內售價了,如果能夠在美金350左右上市,相信是殺死一堆顯卡(有可能嗎??聽說480/470庫存還沒清光呢),因此今年的耶誕節宅小孩最有可能收到的禮物反而是…大跳水的GTX470 XD。 備註:本篇測試是做”純”的,什麼是純的呢?也就是純粹是測GPU分數,請陰殆餌公司或其粉絲們不必做去過分遐想…[嗯低A] [嗯低A] [嗯低A] [嗯低A] [嗯低A] [嗯低A] [嗯低A] [嗯低A] [嗯低A] [嗯低A] [嗯低A]....... ![]() 後記:3DMARK 11最新BENCHMARK結果出爐,雖然只是BASIC EDITION版本,不過搶先感受一下這個測試程式在GTX570上面的分數也不錯。 ![]() 只能跑P模式,而且只能線上觀看成績,GTX570得分是P5128分,而且觀察Fraps平均張數大約是在3X張左右,這種感覺好像又要在來一次當初3DMARK VANTAGE剛上市後的顯卡破萬分競賽了。 |
****行銷..?
建議PC砍砍帳號吧 |
更正啟事: HAWX2 為DX10的測試~對不起我錯了~~
|
引用:
感謝您的賞文~****會測這麼多東西我也想看看是哪種"****" |
我覺得還滿詳細的測試
雖然我買不起高階卡啦 :laugh: |
引用:
說啥?是要砍你的帳號嗎 還是你也來篇測試看看 |
很完整的測試~
以它的效能來說差不多2張460, 10000NTD上下是比較合理的 全速170W左右的話 , 每瓦效能還蠻高的, 比當紅的68x0還要好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2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