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疑難雜症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34)
-   -   根據博努力原理,賽車為什麼不會起飛?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66435)

a23919763 2009-08-27 08:17 PM

根據博努力原理,賽車為什麼不會起飛?
 
伯努力原理不是流速越快壓力越小嗎? 照這樣說,車子上方做成流線型,增快車子上方的空氣流速以後,怎麼不會因為壓力過小而讓車體浮起呢?

sidewinder 2009-08-27 08:34 PM

賽車不都是貼地飛行嗎

德田新之助 2009-08-27 08:36 PM

因為車身有擾流器等設備會增加下壓力

德田新之助 2009-08-27 08:50 PM

忘了講
還有其他因素
不是符合博努力定理造型的東西就可以飛起來

nawtequalizer 2009-08-27 09:35 PM

引用:
作者德田新之助
忘了講
還有其他因素
不是符合博努力定理造型的東西就可以飛起來

記得有這種說法:人類目前還沒辦法完整解釋為什麼飛機可以飛起來,
所以每一架飛機都需要經過風洞測試,不斷修正才可以飛上天
這說法正確嗎?
得請高手解答了

a23919763 2009-08-27 09:50 PM

引用:
作者sidewinder
賽車不都是貼地飛行嗎

可是如果真的是貼地飛行的話轉彎應該沒辦法那麼靈活吧,畢竟沒副翼能改變飛行方向。

a23919763 2009-08-27 09:58 PM

引用:
作者德田新之助
忘了講
還有其他因素
不是符合博努力定理造型的東西就可以飛起來

我也認為真實設計應該會考慮許多因素,但不知道柏努力定理在這方面的影響是否顯著? 畢竟加上機翼後飛機也只要200多公里,而賽車可以輕易超越這速度......

egosmh 2009-08-27 10:00 PM

引用:
作者a23919763
伯努力原理不是流速越快壓力越小嗎? 照這樣說,車子上方做成流線型,增快車子上方的空氣流速以後,怎麼不會因為壓力過小而讓車體浮起呢?



有很多空力套件,賽車使用空力套件的開始,可以追溯到 60 年代。率先出現的是鼻翼及尾翼,這兩個翼其實跟飛機機翼的作用原理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剛好上下相反。當氣流通過翼面上下方不等距離的時候,因為流速不同,即會產生不同的壓力,也就是物理上的白努力定律。因為存在同一個定點的壓力不同,高壓會向低壓處流動,這樣一來就開始去推動翼,因此產生推力。飛機藉由翼面產生爬升力,而 F1 則是藉由翼面產生下壓力。現在 F1 賽車在彎道中可以產生高達 3.5G 的側向力 (也就是車重的 3.5 倍),這都要歸功於下壓力所帶來的強大抓地力!而且,理論上來說,在高速的情況下,如果有一條賽道是上下顛倒的,F1 賽車還是可以貼著“屋頂”反過來跑!

大約在 70 年代中期,賽車的“地面效應”才被發現。Lotus 的工程師發現,只要在底盤附近添加幾到簡單的導流片,整部賽車就可以被視為一個超大的翼面,也就是說,車輛跑的越快,就會產生越貼近地面的力量。將這個理論完全實踐出來的第一部車就是由Gordon Murray 所設計的 Brabham BT46B,他在車尾底盤加裝了幾個風扇,將車底盤處的空氣抽出,讓底部造成真空,這麼一來產生了極大的下壓力,使得車輛底盤被吸向地面。不過 Brabham BT46B 只上場跑了一場比賽,就被其他車隊以“有違空力條例之嫌”抗議。隨後 FIA 訂出了規則,限制車隊取巧使用這個地面效應,一開始是禁止車隊使用側裙,而後則是規定必須使用階層式底盤。

基本上因為作用與反作用力,你要跑的快除了馬力大,還要有足夠的抓地力才行.

德田新之助 2009-08-28 01:41 AM

引用:
作者egosmh
有很多空力套件,賽車使用空力套件的開始,可以追溯到 60 年代。率先出現的是鼻翼及尾翼,這兩個翼其實跟飛機機翼的作用原理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剛好上下相反。當氣流通過翼面上下方不等距離的時候,因為流速不同,即會產生不同的壓力,也就是物理上的白努力定律。因為存在同一個定點的壓力不同,高壓會向低壓處流動,這樣一來就開始去推動翼,因此產生推力。飛機藉由翼面產生爬升力,而 F1 則是藉由翼面產生下壓力。現在 F1 賽車在彎道中可以產生高達 3.5G 的側向力 (也就是車重的 3.5 倍),這都要歸功於下壓力所帶來的強大抓地力!而且,理論上來說,在高速的情況下,如果有一條賽道是上下顛倒的,F1 賽車還是可以貼著“屋頂”反過來跑!

大約在 70 年代中期,賽車的“地面效應”才被發現。Lotus 的工程師發現,只要在底盤附近添加幾到簡單的導流片,整部賽車就可以被視為一個超大的翼面,也就是說,...


雖然理論上地面效應有助於讓賽車緊緊貼地.
但是危險的地方在於.
車身無法承受較大的路面起伏.
反而會因為路上的起伏造成翻車等現象.
本來地面效應沒這麼大的時候不會翻車.
地面效應變大後.
相同的路面反而會增加翻車的機率.
所以F1賽會禁止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elase 2009-08-28 05:32 PM

引用:
作者a23919763
伯努力原理不是流速越快壓力越小嗎? 照這樣說,車子上方做成流線型,增快車子上方的空氣流速以後,怎麼不會因為壓力過小而讓車體浮起呢?

因為汽車的速度來自..
輪子與地面的力量..
所以如果速度快到..
提供足夠的上升力.
讓車子飛起來之後..
輪子就會離開地面..
速度就會降下來..
速度降下來上升力就不夠..
上升力不夠車子就會貼回地面..
所以車子不會飛起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0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