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新巨首款12公分高效率機種,HU2系列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28931)

LSI狼 2008-12-01 01:04 AM

新巨首款12公分高效率機種,HU2系列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
 
新巨以往的電源機種,散熱風扇均採用八公分風扇,前段時間為了外銷日本市場,推出採用12公分風扇的HU2高效率機種,並搭配模組化接線頭。
考量到國內大風扇電源市場,新巨將原本外銷的HU2進行小幅修改後,於國內正式上市,主打500W至800W的高階客層,以下是新款HU2各款機種的簡介。

外盒包裝,HU2系列原本為外銷日本機種,這次在國內上市,強調全系列採全日系用料及通過80PLUS標準認證,其中660/760兩款更達銅牌認證。
與以往包裝不同的是,為了塑造活力感,這次請了代言人代言,吸引消費者目光。左下角處說明產品提供三年非人為損壞保固,一年內故障到府收送,並印上代理商資訊與聯絡方式。


外盒背面,強調產品各項特色、輸出規格及輸出接頭數目,HU2系列主打的是採用Sanyo Denki山洋電機高品質12公分風扇、高轉換效率及全日系電容用料。
不過瓦數標示僅在背面右上處,正面及其他位置均無,辨識不易,且後方錯字還不少("Nippo" Chemi-con、"Charcteristics"、輸出"鏈"波),最好修改一下。


抽掉彩盒外殼後,打開白色紙盒,取出的內容物一覽,有電源本體、輔助固定架與螺絲、安規電源線以及一份ATE(自動測試機)的出廠測試報告。
不過卻沒見到說明書的蹤影,且附上的電源線雖是安規品,但最大耐流為10A,對於860W高輸出機種可能略嫌不足。


電源本體外觀,已看不到早期白鐵外殼的伺服器版配色,為承襲自G1/GP2系列黑色霧面烤漆外觀。


與所有的大型風扇電源相同,後方出風口處為六角型蜂巢網狀設計,並設置交流輸入插座、電源總開關,HU2還多了一個運作指示燈,指示電源運作狀態。


冷風進入口處,直接在外殼上沖出風扇網孔,省去風扇護網的安裝,不過材質較軟,容易變型,拿取電源時盡量避免從此處施力。


電源外殼上的輸出標籤,維持新巨傳統,以列印方式直接印出各項數據。
HU2總共有560W、660W、760W、860W四款機種,並維持新巨採單路12V輸出的設計,此款為HU2-5560V 560W機種,12V出力達40A。


HU2-5660V 660W機種,12V增加至50A,也提升3.3V及5V的單路最大電流(不過3.3V/5V總和還是40A)


HU2-5760V 760W機種,12V出力升至55A。


最高階的HU2-5860V 860W機種,12V出力為60A。


四款機種外觀與重量幾無差異,若不看標籤是無法分辨出來的。


主要電源接頭,提供一組ATX 24P、一組EPS12V 8P、一組ATX12V 4P,為了減少傳輸損失,在大電流線路使用16AWG線材,加上隔離網包覆,這使得整段線路有點硬而難以彎折。


PCIE顯卡電源接頭,提供兩組PCIE 6+2P接頭,可從接頭的紅色外殼來區分,同樣也有隔離網包覆。


週邊裝置電源接頭,兩組線路提供5個大4P及1個小4P,大4P採省力易拔設計,不過接頭與接頭間線路並未包覆。


SATA裝置電源接頭,三組線路提供6個SATA電源接頭,線路中段採直式接頭,末端採直角接頭,與常見的配置相反,且接頭與接頭間線路也未包覆。


國內上市的HU2,並未採用日本版的模組化方式連接線,相當可惜。
不過有一個最嚴重的問題是,四款瓦數的接頭數目居然是相同的,對560W機種來說還好,但其他高瓦數機種接頭數目明顯嚴重偏少,對於有多顯卡要求(PCIE接頭至少要四個以上)、多週邊裝置要求(需較多大4P/SATA數目)的高階使用者將會有接頭不夠用的狀況。

LSI狼 2008-12-01 01:05 AM

內部構造一覽,560W機種。


660W機種。


760W機種。


860W機種。


四款機種一次/二次側功率元件、電感/變壓器、二次側電容上料幾乎相同,只差在APFC電容容量及12V分流器數目。
推測是以限制一次側OPP與二次側OCP來控制功率輸出。

560W/660W機種使用的Sanyo Denki San Ace 120 9GH1212M402 12C 0.13A風扇,最高轉速1950RPM,最大風量58CFM。


760W/860W機種使用的Sanyo Denki San Ace 120 9GH1212H402 12C 0.31A風扇,最高轉速2850RPM,最大風量88CFM。


兩款風扇均為菲律賓製造。

外殼結構紮實,接近箱型結構,可避免共振現象,內部以絕緣膠片覆蓋,可避免電路板與外殼間因異物而短路。


交流輸入端使用High & Low出品的一體式EMI濾波插座,在大風扇機種內少見到這類設計,且各線路與接點都使用熱縮套管進行二次絕緣加強處理,避免意外短路。


電路板一覽,為了放下2.5公分厚的12公分風扇,所有元件的高度都受限,比起之前八公分機種的可用空間是縮小不少。


後方敷錫加強處及焊點做工也不差。


主電路板交流輸入端,使用可拆卸式端子,輸入保險絲同樣也使用熱縮套管包住,綠色圓餅物是NTC熱敏電阻,其後方黑色方形物是繼電器,前者是用來改善通電時電容充電瞬間的暫態電流,而繼電器是在電容充電完成後,將串聯於電路上的NTC熱敏電阻短路,功能是避免造成電源運作時的功率損失,可提高整體效率。


電路板上第二階EMI濾波電路,加強雜訊隔離與過濾,左方的橋式整流器加上兩片散熱片,協助排放運作時產生的熱量。


輸入交流經橋式整流進行全波整流後,便進入APFC(主動功率因數修正)電路,前方APFC電感以絕緣膠帶包覆,PFC與PWM控制電路板包在黃色的隔離套中,可避免雜訊干擾問題。


因為空間受限,APFC輸出電容使用三顆同耐壓同容值電容並聯。
560W/660W機種使用的是Nippon Chemi-con KMG系列420V 150uF 105度電解電容,採三顆並聯。


760W/860W機種則是三顆Nippon Chemi-con CLA系列420V 180uF 105度電解電容並聯。


隔離套下的APFC(右)/PWM(左)控制電路板,新巨並非使用常見的CM68系列整合控制器,APFC電路採用ON半導體NCP1653A 67KHz CCM PFC控制器,PWM電路採用同家的NCP1280主動鉗位電壓模式PWM控制器,主動鉗位可讓開關晶體承受較低應力、減少損失、提高任務週期與效率,峰值電流降低,以更小的變壓器及二次電感輸出相同的功率。
這裡的結構與GP2採用的相同。


一次側主開關與副開關驅動電路,位於散熱片後方較大的是主開關,使用英飛凌SPW17N80C3,前方較小的是副開關,為富士電機FQPF3N80,四款機種使用相同規格的功率元件。


主要變壓器(左)與輔助電源電路變壓器(右),前者負責將一次側功率傳遞至二次側輸出,後者於電源供應器接上電源後,持續供應5V待命電源。


由四顆IRFB3307 MOSFET構成的同步整流器(Synchronous Rectifier),進行變壓器二次側繞組輸出整流。


二次側輸出濾波電路用環形電感。

LSI狼 2008-12-01 01:06 AM

濾波電路最末端是四顆並聯NCC KZE系列16V 3300uF電解電容,單一12V電源由此輸出。


12V輸出經由U型分流器進行電流偵測,560W/660W機種使用兩組比流器並聯。


760W/860W機種因為12V出力加大,使用三組分流器並聯。


一部分的12V送往DC-DC模組電路板,轉換出電腦所需的3.3V/5V電源,也就是說主變壓器只需專心負責12V迴路輸出,不會因為3.3V/5V/12V間負載彼此高低不同而影響輸出。


電源管理電路板裝置於一子板上,上方Weltrend WT7507電源管理IC提供二次側輸出應有的保護:OVP(過電壓)/UVP(欠電壓)/OCP(過電流)/SCP(短路),產生PG信號及接受PS-ON信號控制。


除12V迴路外,5VSB/-12V輸出端同樣也採用NCC KY系列電解電容。


DC-DC因交換頻率較高,故使用NCC PS-CON PSC系列固態電容。


因測試機維修中,測試數據稍後補上,請見諒。

shihwolf 2008-12-01 02:26 AM

等你這篇等很久了!!!!

先推再看! 看完再決定要不要留GP2 600W :D

惡魔印記666 2008-12-01 03:53 AM

這一款跟之前一款說日本專門訂製的POWER一樣的.....是嗎???
看起來真的很相似.........(台灣版是黑的.....我的最愛^^)

記得之前的那一款不是說"限量"+"直銷日本"
這兩點.....導致價格比上一般的翻上一翻嗎
現在出這一種"台灣版"是怎樣....... :jolin:

不知道價格多少???
跟之前的那一款限量售完為止的不知道差異在哪???(看起來兩者好似一樣耶....)
輸出如何???
運轉噪音如何???

若是一模一樣+更便宜.....
之前買的人鐵定很E04喔 :laugh:

aa002006 2008-12-01 03:59 AM

引用:
作者LSI狼
濾波電路最末端是四顆並聯NCC KZE系列16V 3300uF電解電容,單一12V電源由此輸出。
http://www.iamxtreme.net/andre/LSI/hu2/36.jpg

12V輸出經由U型分流器進行電流偵測,560W/660W機種使用兩組比流器並聯。
http://www.iamxtreme.net/andre/LSI/hu2/37.jpg

760W/860W機種因為12V出力加大,使用三組分流器並聯。
http://www.iamxtreme.net/andre/LSI/hu2/38.jpg

一部分的12V送往DC-DC模組電路板,轉換出電腦所需的3.3V/5V電源,也就是說主變壓器只需專心負責12V迴路輸出,不會因為3.3V/5V/12V間負載彼此高低不同而影響輸出。
http://www.iamxtreme.net/andre/LSI/hu2/39.jpg

電源管理電路板裝置於一子板上,上方Weltrend WT7507電源管理IC提供二次側輸出應有的保護:OVP(過電壓)/UVP(欠電壓)/OCP(過電流)/SCP(短路),產生PG信號及接受PS-ON信號控制。
http://www.iamxtreme.net/andre/LSI/hu...

大大拜託你 我的配備電腦問題目前很大希望大大幫我一下,非常的感謝大大幫助拜託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28681

fsaa3dfx 2008-12-01 08:58 AM

引用:
作者惡魔印記666
這一款跟之前一款說日本專門訂製的POWER一樣的.....是嗎???
看起來真的很相似.........(台灣版是黑的.....我的最愛^^)

記得之前的那一款不是說"限量"+"直銷日本"
這兩點.....導致價格比上一般的翻上一翻嗎
現在出這一種"台灣版"是怎樣....... :jolin:

不知道價格多少???
跟之前的那一款限量售完為止的不知道差異在哪???(看起來兩者好似一樣耶....)
輸出如何???
運轉噪音如何???

若是一模一樣+更便宜.....
之前買的人鐵定很E04喔 :laugh:


日本版的有專利接頭

台灣版還是沒辦法出線

看來惡魔兄觀察不夠仔細

日本還是有他的魅力 :laugh:



至於專利接頭差在哪?沒人買來測過開過誰知道 :stupefy:

我想盡千方百計就是想從日本託人買日本版的回來

無奈還是太貴了啊

ant1228 2008-12-01 09:15 AM

引用:
作者fsaa3dfx
日本版的有專利接頭

台灣版還是沒辦法出線

看來惡魔兄觀察不夠仔細

日本還是有他的魅力 :laugh:

http://www.uploads.biz/images/146_hu2_web03.jpg

至於專利接頭差在哪?沒人買來測過開過誰知道 :stupefy:

我想盡千方百計就是想從日本託人買日本版的回來

無奈還是太貴了啊


不用浪費錢花在沒意義的專利設計上.........

slot387 2008-12-01 11:05 AM

等待測試,已經入手一顆660W的了,不過目前還未上機,因為新機還有零件沒到:ase

另外那個專利設計似乎是另類的模組化? :confused:

不過專利設計有沒有用也是因人而異...

滿希望可以出模組化的,不然會有人會嫌線太多或太少...

leewayne 2008-12-01 11:31 AM

引用:
作者slot387
等待測試,已經入手一顆660W的了,不過目前還未上機,因為新機還有零件沒到:ase
...



可否請 slot387 兄 PM 一下入手價格or店家?
感謝!:)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5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