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設備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9)
- - ** 關於LCD的基本常識...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28854)
|
---|
** 關於LCD的基本常識...
首先聲明這是小弟個人心得...
更深入的技術性解說.以前粉多大大都說過了 但事實上.大部份的USER都看不懂的..包括小弟在內.:D 所以這些說明只是常識.. (1)LCD一般來說只有真實解析度下才有最佳畫質.. ...也只有在真實解析度下.你才能得到正圓 (17"~19") 通常 15" 真實解析度 1024x768 17"~19" 真實解析度 1280x1024 (2)LCD 的顯示工作方式不同於CRT ...所以.顯卡的頻率不論D-sub/DVI 都只要調60Hz即可 ...如果你的顯卡能調更高也可.但沒啥意義.DVI內定值就是60Hz (有粉多畫面阿里不達的問題都是調高於60Hz造成的) (3)DVI 線材..只要線正常..使用起來都一樣.更貴的線不會提升畫質 ...D-sub 線材也差不多.唯一不同之處大概是花錢的爽度吧..:D 使用DVI/D-sub 輸出.畫質也是差不多.(個人看法) 只不過D-sub 常常須按auto鍵來最佳化.而DVI不用.. (4)有些顯卡不能正確抓到DVI線的問題. 可以先把DVI+D-sub 先都接上LCD 等到開機完畫面出來.再從LCD的面板按鍵選取訊號來源 選取DVI 後.把D-sub線移除.下回開機就抓得到DVI 了 (5)旋轉LCD面板 通常太老的顯卡無內建.找PIVOT..就可以旋轉了 目前ATi /nVIDIA 的顯卡都內建可旋轉.無需再安裝其它的 (6)LCD壽命.約30000~50000小時 通常是燈管不亮.或機板壞掉. 如果維修費超過NT$5000.-..那可以別修了..:D (7)如果你家裡有危險份子.那就用保護貼 不然 LCD不需要護目鏡 髒了.使用清水+軟布/面紙...輕輕擦拭即可 ** 測試灰階畫質 *4圈8色 ![]() *分辨出上排的4色+6灰階 (下排10灰階就不用太勉強) ![]() * 3個白色塊中的數字1.2.3 http://www.pcdvd.com.tw/attachment....tid=14800&stc=1 |
對於第2項仍然不予認同
在我的viewsonic VE150,就是要調到72Hz畫面才更清晰,調60Hz在網頁選取圖案(尤其是湯姆硬體指南)可見閃爍,調到72Hz就一切正常.所以說並不是所有情況皆適合用預設的60Hz,仍然需要自己嘗試後決定. 除此之外的都認同. |
[轉貼]
液晶顯示器的畫面是否完全不閃爍? 11 / 12 / 2000 LCD顯示器實際上並不會因重生率的高低而閃爍。對於CRT顯示器來說,重生率關係到畫面更新的速度,速度愈快畫面愈不容易閃爍,重生率一般在75Hz以上,使用者比較不會感到畫面閃爍;而對於LCD顯示器來說,重生率高低並不會使畫面的閃爍,相反的,重生率在60Hz時畫面能得到更好的畫面。 CRT顯示器之所以在75Hz以上的重生率較不會閃動的原因在於CRT上的螢光質透過電子束的掃描而不斷的充放電,而充放電頻率若是過低,則會使人看到閃爍畫面,唯有提高充電頻率以減少每次放電的時間,使人看不見閃爍。 在LCD顯示器中,每個畫素都持續發光,直到不發光的信號被送到控制器中,所以LCD顯示器不會有因不斷充放電而引起的閃爍現象。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大多數的LCD顯示器在60Hz的重生率下有最佳畫質,為何不將重生率鎖定在60Hz,而要有60~75Hz的範圍?其實這關係到使用彈性及相容性的問題,由於LCD顯示器正要試圖取代CRT的市場地位,現今大部分顯示卡仍以CRT為設計對象,更高的使用彈性及相容性將有助於LCD顯示器切入市場,並取代CRT顯示器。 http://www.synnex.com.tw/asp/fae_qa...no=2903&vendor= |
"對於LCD顯示器來說,重生率高低並不會使畫面的閃爍,相反的,重生率在60Hz時畫面能得到更好的畫面"
well,理論是理論沒錯,實際上我用過的VE150, VA521都要在72或75Hz下才能表現最好且不閃爍的畫面,該怎解釋呢?壽命方面也覺得沒差,已經用3年以上的VE150了.實際使用還是不能只依賴理論,自己試試看比較妥當. |
接D-sub
clock 與phase沒調對 用60hz或75hz表現都會很不怎麼樣.. 順序是先原生解析度,調60hz,再按auto抓,再不行就手動稍微調clock 與phase 順序絕對不能錯(重要!!!) 還有...鳥頭牌是否真有符合規範,誰知道...? 現在缺乏有力的第三機構來監督規範這些產品...... 難怪一堆廠商都敢亂標示規格..... |
引用:
我要補充一點, 很多人Auto按下去反而更糟! 要按Auto之前, 請先把畫面填滿(視窗開最大化或用真正滿版全螢幕的桌布, 不要有黑邊). 這樣子LCD才有辦法判斷真正畫面的大小, 才有辦法調出對的clock跟phase. |
那如果長時間沒有要使用LCD的話,是不是要把電源關起來呢?
|
"把畫面填滿"應該就是我說的進WINDOWS桌面開"原生解析度"吧?
有的lcd 如鳥頭牌VA721在DOS或開機BIOS狀態 就自己AUTO好幾次(在這一連串動作其間的顯示卡解析度亦變換好幾次) 這樣的設計真是雞婆...,不知道可不可以有另一手動的AUTO選項? 用過的這台是別人的, 把玩一下而已... 還沒摸透..... |
就我10年前的瞭解, LCD還是有 refresh rate的問題, 不像CRT是逐點掃描, 而是逐行掃描,
若是每一個pixel都持續發光, 表示每個pixel都要有單獨的控制信號, 那1024*768的LCD必須 有1024*768*3(RGB)=2359296 條控制信號, 要實現這樣 drive IC跟panel, 應該是困難且昂貴的. 若用掃描的方式, 則只須1024+768*3=3328 控制信號即可. 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顯示器都還是應用 掃描的方式來減少複雜度. 以上認知若有誤, 還請指教. 也許科技的進步已經超乎我的想像. |
引用:
按AUTO除了畫面要填滿外 螢幕上的畫面 最好 顏色的對比要 強烈點.... 建議可以用 NOKIA之類的軟體 裡面有一個黑白相間的小格子 把它放到全螢幕之後 再按AUTO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5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