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綜合簡測】2025年USB4 40Gbs Host主控與Device週邊晶片排列組合效能評比 (圖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5991)
|
---|
【綜合簡測】2025年USB4 40Gbs Host主控與Device週邊晶片排列組合效能評比 (圖多)
2019年USB-IF正式宣布推出USB4,USB4基於Thunderbolt 3協議,定義
了20 Gbit/s、40 Gbit/s 和 80 Gbit/s 的位元率。USB4 僅針對USB-C 連接器定義,其Type-C 規範了USB-C電纜所有用途的連接器、電纜和 供電功能,部分與USB Power Delivery一起規格。 以下是根據wikipedia.org所整理的資料摘要,若有不齊,有待其它人 補齊。 USB4 1.0版定義了20 Gbit/s和40 Gbit/s連接,與Thunderbolt 3相比, USB4稍微改變了原始比特率,使其與其他 USB 規範保持一致,其中標 稱比特率與原始比特率相匹配。USB4 還增加了對USB3的支持和對USB2 線的使用,以提高與先前USB 標準的向後兼容性。與Thunderbolt之前 對菊花鏈拓撲的限制相比,USB4還增加了對集線器拓撲的支持。 2022年10月,USB Promoter Group 發布了USB4 2.0版規範,增加了新 的傳輸速度,允許80 Gbit/s 的對稱連接或非對稱連接,在一個方向 上支持 120 Gbit/s。不過USB4 2.0的評比,將在下一評測篇中顯示, 本篇就不贅述。 目前被定義為USB4 Host主控的獨立晶片,依Wikipedia的整理,以Intel 的JHL8540、JHL9450、JHL9580,Apple M1/2、M1-3 Pro、MAX、M4及祥 碩(Asmedia) AASM4242,Intel在Z890平台中透過CPU整合,提供類似USB4 40Gbs傳輸率。AMD平台雖提供CPU整合的架構,欲提供USB4主控的功能, 目前主機板多半仍是透過ASM4242。在USB 3.2 20Gbs還出現的Realtek、 JMicron兩家廠商,目前的規畫似乎不打算推出主控晶片,僅專注於提供 Device端相容晶片。 從上表中,也可以看得出,目前Device端USB4相容晶片,除了Intel外, 只剩Asmedia ASM2464PD/PDX獨大,VIA與Realtek仍只聞樓梯響。 以下介紹順序,依晶片型號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Asmedia ASM4242打著正統USB4 Gen3x2 40Gbs的主控名號,官網中提供 了各項基本規格及特徵就不贅述。 目前ASM424在推廣過程中形成兩種方式:獨立子卡或是與主機板整合。 在Intel平台,多以獨立子卡推出,較積極推廣的廠商以ASUS為主,MSI 近期似乎不太推它們自家的USB4卡功能。不過,這種獨立子卡需搭配特 定主機板型號,走的是南橋PCH通道,對於較舊的主機板使用者而言, 欲享受USB4頻寬幾乎要打掉重練,也導致推廣的速度似有慢下來。Intel Z890晶片組搭配JHL9040R提供USB4 40Gbs傳輸率,儘管ASUS新一代主機 板仍提供ASUS USB4擴充卡的功能,未來是否還會續支援,可能是問號。 本篇測試的ASM4242板卡,是ASUS USB4 PCIe Gen4 Card,整體作工還算 精緻,乍看有點像另一張Thunderbolt 4擴充卡。 如同前面所提到,AMD平台提供的USB4是採CPU整合架構,首見於X870或 X870E晶片組,如下圖。在X870/X870E架構,AMD從北橋拉出一組通道與 ASM4242相連,但是必須透過X870/X870E FCH提供USB 20/10 Gbs的向下 相容性。 本篇測試的X870E主機板是ASUS ProArt X870E-Creator WiFi。 Host端主控簡單介紹完,接下來介紹Device端晶片。 若要說USB4正規軍的設備端晶片,目前應該是Asmedia ASM2464PD/PDX, 基本上NVMe SSD外接盒大概都是採ASM2464PD,其餘USB4週邊應多採 ASM2464PDX或ASM2464PDX加其它橋接晶片,達到串接更多週邊。 本篇測試的ASM2464PD外接盒是JEYI 佳翼 TB2464 PRO Fan風扇版 USB4外接盒。 USB4 Device端另一陣營,便是Intel Thunderbolt晶片,首見支援USB4 的是Intel JHL7440 Thunderbolt 3晶片,在ASM2464PD未問世前,不少 號稱USB4外接盒的橋接晶片,就是透過代號Titan Ridge的JHL7440達成 支援相容性。不過JHL7440本身屬於Thunderbolt 3世代,不支援其它USB 傳輸率。 本篇測試的JHL7440外接盒是WERO 雷翎 SSD-Magentic Thunderbolt 4 雙模 M.2/NVMe SSD 磁吸外接盒。 2024年下半年,Intel公布了JHL9480新一代Thunderbolt 5 Device端晶 片,相容於USB4 40Gbs傳輸率,雖然它說支援USB 2.0、3.0、3.1與3.2, 目前採用此款晶片的外接盒,幾乎都無法原生支援USB 20/10Gbs,須 搭配第三方橋接晶片,如同當年的JHL7440+JMS583/RTL9210。 本篇測試的JHL9480外接盒是WERO 雷翎 TBT5001及TBT5003 外接盒。 本篇測試,主要是想看到在不同的USB4 Host與Device晶片混合搭配下, 那種排列組合的表現最好?因此,會出現ASM424在支援平台上的不同使 用效果。Thunderbolt系列評測將在日後續推出本系列評測的終篇。 測試環境簡述: M/B: 上述所提各家主機板 測試碟: Samsung 990 PRO 2TB USB 3.2 Gen2x2 Host:Axisplus AP-3242 (Asmedia ASM3242) USB4 40Gbs 外接盒:JEYI 佳翼 TB2464 PRO Fan風扇版 USB4外接盒 JHL7440外接盒:WERO 雷翎 SSD-Magentic Thunderbolt 4 雙模 M.2/NVMe SSD 磁吸外接盒 JHL9480外接盒:WERO 雷翎 TBT5001 (JHL9480 B1 Step) 或 TBT5003 (JHL9480 B2 Step)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4H2 64-bit Driver: Windows 11 Default UASP Driver 以下測試分為幾個部分作評比:循序讀寫、4K讀寫、應用軟體整合項目, 這其中又會分為不可壓縮及壓縮環境兩個子項目,這樣合計拆分成幾個 組別,藉此各位可依需要翻閱。 測試係以ASM3242 USB 3.2 Gen2 20Gbs傳輸率為基準,據以比較各家USB4 主控與週邊混用的領先幅度。 (一)非壓縮環境,循序讀寫測試: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讀取速率以9480 B1搭ASM4242混合的平均表現較佳,ASM4242+ASM2464PD 的組合是以在Z790平台最佳,ASM2464PD與新一代JHL9580主控磨合似乎待 調校;寫入速率全是Asmedia的天下,最後是ASM4242在Z890平台上的平均 寫入速率最快,但是ASM2464PD在JHL8540或是JHL7440搭配ASM4242的平均 寫入速率僅只比USB 3.2 Gen2x2 20Gbs略快。 Anvils軟體,循序讀取速率以ASM4242+JHL9480 B1無異議地碾壓其它組合, ASM4242+ASM2464PD僅在Z70平台上表現較好;寫入速率同樣是ASM4242搭 配JHL9480 B1贏過其它人甚多,ASM4242+ASM2464PD的組合也是Z790表現 較佳,意外的是,JHL8540+ASM2464PD的寫入速率多不如USB 3.2 Gen2x2 20Gbs速率。 AS SSD軟體,循序讀取與寫入都是ASM4242+JHL9480 B2組合最快,ASM4242 與ASM2464PD組合則是Z790平台較強。 NetworkDLS DiskMark,平均讀取速率由JHL9040R+ASM2464PD奪冠,平均寫 入速率以ASM4242+JHL9480 B1遙遙領先其它組合。 HDTune軟體,循序讀取速率以ASM4242+JHL9480 B1組合平均最快;寫入速 率則是X870E平台的ASM4242+ASM2464PD平均表現最好。 HDTune額外讀寫測試,循序讀取或寫入多數項目都是ASM4242+JHL9480 B1 組合較快。 HDTune檔案基準測試,設為混合資料型態,因ASM3242有相容性問題,循 序讀取或寫入都是ASM4242+JHL9480 B1組合較佳。 HDTach 8MB小檔或32MB大檔讀取測試,ASM4242+JHL9480 B1組合都是最快。 HDTach-RW 8MB小檔或32MB大檔讀寫測試,平均讀取速率都是ASM4242搭配 JHL9480 B1組合最快;寫入測試就不太一樣,小檔是JHL9040R+ASM2464PD, 大檔還是ASM4242+JHL9480 B1組合最快。 Inhouse DiskBenchmark循序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ASM4242+JHL9480 B1最快。 Samsung Magician (魔術師軟體),循序讀取速率以ASM4242+JHL9480 B2最 快;循序寫入速率反倒是ASM4242+JHL9480 B1最快。 Parkdale軟體,Block 64K的循序讀取速率以JHL9040R+ASM2646PD組合最佳, Z890平台的ASM4242+ASM2464PD次之;循序寫入速率以ASM4242+JHL9480 B1 組合最快。Block 1M的循序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ASM4242+JHL9480 B1最快。 Q1T1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真實世界混合讀寫模式以ASM4242+JL9480 B1最快。 Q8T1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速率以ASM4242+JHL9480 B2組合表現最佳,前 三名都是Thunderbolt主控+ASM2464PD;寫入速率是ASM4242+JHL9480 B1平均 表現最佳,ASM4242+ASM2464PD組合在X870E平台表現較好些。 Crystal Diskmark軟體,混合讀寫模式以JHL9580+ASM2464PD組合表現最佳、 ASM4242+JHL7440組合表現最弱。 Q32T1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速率以ASM4242+JHL9480 B2組合表現最佳,前 三名都是Thunderbolt主控+ASM2464PD;寫入速率是ASM4242+JHL9480 B1/B2 並列,ASM4242+ASM2464PD在Z890平台上得到第三名。 Crystal Diskmark軟體,混合讀寫模式以JHL9580+ASM2464PD組合表現最佳、 JHL8540+ASM2464PD組合表現最弱。 ezIOmeter軟體,循序讀取及寫入速率以ASM422+JHL9480 B2平均最快。 TxBench軟體,循序讀取速率由ASM4242+JHL9480 B1/B2並列第一,寫入速率 是ASM4242+JHL9480 B1平均表現較佳。 (二)壓縮環境,循序讀寫測試: ATTO設定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寫,從64KB、64MB、 256MB、512MB、1GB、2GB、4GB、32GB的檔案容量下,各家表現的曲線 直接貼出,讓各位一目瞭然其性能。 檔案長度在128KB以下的相關讀取測試,ASM4242+JHL9480 B1組合較佔優勢, 但是檔案長度變大時,讀取速率反而是ASM4242+JHL9480 B2較快些;寫入測 試也有同樣的結果,此外,寫入測試可見到JHL9580+ASM2464PD效能低落, 這部分似乎是ASUS Z890平台 PCIe速率分配的架構缺限,之前測試JHL9580 平台時,即發現此問題,仍等待主機板廠商解決。 (三)非壓縮環境,非循序或非4K讀寫測試: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讀取速率以Z790下的ASM4242+2464PD組合平均表現較佳,ASM4242搭JHL8480 B1組合次之ASM4242搭JHL7440最慢;寫入測試X870E(AMS4242)搭ASM2464PD 最快,ASM2464PD在JHL8540下甚至慢於USB 3.2Gen2x2 20Gbs。 HDTune額外讀寫測試,隨機讀取或寫入的多數項目都是以ASM4242+JHL9480 B1較快,ASM4242+JHL9480 B2及JHL8540+ASM2464PD在部分寫入測試輸給了 USB3.2 Gen2x2 20Gbs。 HDTune隨機讀寫測試,讀取或寫入測試的小檔項目以JHL9040R+ASM2464PD較 快,略大容量的1M或隨機讀/寫則是ASM4242+JHL9480 B1較快。 Inhouse Diskbenchmark軟體,隨機讀取速率以ASM4242+JHL9480 B1平均表現 較佳,隨機寫入各平台蠻貼近,僅Z890平台的ASM4242+ASM2464PD組合明顯 偏離其它組合。 Samsung Magician (魔術師軟體),隨機讀取或寫入速率都以ASM4242+JHL9480 B1最快,ASM4242+JHL9480 B2卻意外的弱於其它組合而墊後。 512B項目 AS SSD軟體裡,讀取及寫入速率都是ASM4242+JHL9408 B1組合最快,X870E 平台ASM4242+ASM2464PD組合的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 32K讀取測試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測試以ASM4242+JHL9480 B1組合表現最佳,ASM4242搭 ASM2464PD在這項目普遍表現不甚理想。 128K讀取測試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測試以ASM4242+JHL9480 B1組合表現最佳,ASM4242搭 ASM2464PD組合以Z790平台平均表現較佳。 Q1T1項目 TxBench軟體,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ASM4242+JHL9480 B1最快。 QD32項目 Parkdale軟體,Block 64K或Block 1M的隨機讀取或寫入速率皆以JHL9040R 搭ASM2464PD組合最快。Block 64K的讀取測試,不少組合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寫入速率皆看到X870E平台的ASM4242+ASM2464PD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 若以延遲時間觀察,不論是Block 64K或 Block 1M的讀取延遲時間以JHL9040R 搭ASM2464PD最快,寫入延遲時間則變成ASM4242+JHL9480 B1與其並列。 |
(四)非壓縮環境,4K相關讀寫測試:
4K Q1T1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測試ASM4242+JHL9480 B1與JHL9040R+ASM2464PD不分軒輊, 領先其它組合一大截,這結果讓我很意外,打破以前自己印象,同時, ASM4242+JHL9480 B2的4K讀取速率也偏弱,或許待後續新版韌體更新修正; 寫入測試仍是以ASM4242+JHL9480 B1的組合遙遙領先其它組合,ASM4242搭 JHL9480 B2的組合雖慢,仍快於X870E平台得ASM4242+ASM2464PD的組合, X870E平台的ASM4242+ASM2464PD的組合甚至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 AS SSD軟體,讀取測試以JHL9040R+ASM2464PD最快,ASM4242+JHL9480 B2 還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組合;寫入測試仍以ASM4242+JHL9480 B1 最快,不過X870E平台的ASM4242+ASM2464PD組合反而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測試ASM4242+JHL9480 B1與JHL9080R+ASM2464PD 廝殺捉對,ASM4242+ASM2464PD組合在Z890平台平均表現較好,但是在Z790 平台還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寫入速率再出現ASM4242+JHL9480 B1 獨強,ASM4242+ASM2464PD組合在X870E平台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 Crystal Diskmark軟體,混合讀寫模式以ASM4242+JHL9480 B1組合最快, X870E平台上的ASM4242+ASM2464PD比USB 3.2 Gen2x2 20Gbs還慢。 Crystal Diskmark軟體,真實世界混合讀寫模式以ASM4242+JHL9480 B1 組合最快,X870E平台上的ASM4242+ASM2464PD比USB 3.2 Gen2x2 20Gbs還慢。 HDTune檔案基準測試,設為混合資料型態,因ASM3242有相容性問題,讀 取與寫入測試都是ASM4242+JHL9480 B1組合表現較佳,意外的是X870E平 台的ASM4242+ASM2464PD組合速率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 TxBench軟體,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JHL9040R+ASM2464PD最快,X870E平台 的ASM4242+ASM2464PD幾乎都慢於USB 3.2 Gwn2x2 20Gbs。 4K QD4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或寫入測試還是以ASM4242+JHL9480 B1組合表現最好。 4K QD16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測試仍是ASM4242+JHL9480 B1這組合較強,ASM4242+ ASM2464PD的組合由Z790平台勝出,ASM4242+JHL9480 B2的讀取速率偏慢 幾乎墊底,讓我有點失望;寫入測試還是ASM4242+JHL9480 B1組合勝出, ASM4242+ASM2464PD組合由X870E平台表現較好。 4K Q32T1項目 ezIOmeter軟體,讀取或寫入速率均見ASM4242+JHL9480 B1組合遙遙領先 其它組合,ASM4242+ASM2464PD組合在X870E平台表現較佳。 HDTune檔案基準測試,設為混合資料型態,因ASM3242有相容性問題,讀 取或寫入測試以ASM4242+JHL9480 B1組合表現最佳,X870E平台的ASM4242 搭配ASM2464PD不論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 TxBench軟體,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ASM4242+JHL9480 B1最快,值得留意的 是不少組合的讀取或寫入速率多慢於USB 3.2 Gen2x2 20Gbs,X870平台的 ASM4242+ASM2464PD組合效能明顯低落於其它組別甚多。 4K Q32T16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或寫入測試形成了3個分組,ASM4242+JHL9480 B1是讀取速率最快的,領先第二名將近80%的差距;寫入速率仍是ASM4242+ JHL9480 B1,領先第二名約70%的幅度差距。JHL9580+ASM2464PD組合的讀取 或寫入效能意外低落到最後一名,仍待廠商解決Z890平台的問題。 Crystal Diskmark軟體,混合讀寫模式可見到ASM4242+JHL9480 B1領先其它 組合將近一倍的差距,但JHL9580+ASM2464PD組合的效能卻是最弱。 4K QD64項目 AS SSD軟體裡,讀取及寫入速率都是ASM4242+JHL9480 B1組合最快、X870E 平台的ASM4242+ASM2464PD組合次之。ASM2464PD搭配其它Thunderbolt 4/5 主控的讀取或寫入似有效能不彰的情況。 (五)非壓縮環境,應用軟體整合測試: AIDA64 Read Test Suite 1MB環境,混合模式的JHL9480 B1在ASM4242上表 現最快,ASM4242在Z790上的效能相對較高,讓人有點失望的是CPU通道直 連的X870E上的ASM4242表現不理想。 AIDA64 Read Test Suite 8MB環境,與上面1MB環境的測試結果很類似。 Anvils軟體,因為ASM4242+JHL9480 B1組合在各測試項目幾乎狂贏其它 組合,不意外的在讀取或寫入分數都是最高分。ASM4242+ASM2464PD組合 的讀取或寫入分數以Z790平台平均較高分。寫入分數比較意外的是新一 代ASM4242+JHL9480 B2或是JHL9580+ASM2464PD的得分竟與JHSL7440搭 ASM2464PD差距不大,似乎是ASM2464PD與部分Thunderbolt主控的相容 性還有待強化。 AS SSD的讀寫分數,ASM4242+JHL9480 B1在各個測試項目幾乎贏過其它 組合,讀/寫及總分都最高分;第二名是X870E平台的ASM4242+ASM2464PD。 AS SSD的Copy Benchmark,似乎沒有一個組合可以取得較多或絕對的優 勢,若真要比較反倒是JHL8540+ASM2464PD平均表現較佳;若由延遲效能 觀察,也是JHL8540+ASM2464PD的延遲時間最短,但是ASM4242+ASM2464PD 在Z790平台的延遲時間似乎過長,也讓人意外。 PCMark 7測試,原始或換算分數都是ASM4242+JHL9480 B1組合最高分。 各細項的差異,直接貼圖比較。 PCMark 8測試,總得分與頻寬都是ASM4242+JHL9480 B1最高。 各細項的差異,直接貼圖比較。 PCMark 10測試,系統碟與資料碟的總分及頻寬都是ASM4242+JHL9480 B1 最高。平均存取時間是ASM4242+JHL9480 B1最快,JHL8540+ASM2464PD最慢。 3DMark測試,總分數與頻寬都是ASM4242+JHL9480 B1最高分,JHL9580+ASM2464PD 比USB 3.2 Gen2x2 20Gbs慢,效能低落到讓人很意外。 各細項的差異,直接貼圖比較。 (六)壓縮環境,應用軟體整合測試: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 讀取測試,前三名都不是ASM4242+ASM2464PD的任一平台組合,顯然原生 USB4組合的讀取速率似乎被卡在3400MB/s以下,要再更快的讀取速率需 要依賴新一代Thunderbolt 4主控才能作到;寫入測試反較為紊亂,最終 還是ASM4242+ASM2464PD在Z790或X870E勢均力敵贏得寶座。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總表: 以USB 3.2 Gen2x2 20Gb/s為基準,USB4 Host+USB4 Device的九種排列組合 誰會最快呢? 若把所有的測試納入評比,測試過程中一路表現超強的ASM4242+JHL9480 B1 這組合拿到第一名,作到真的比USB 3.2 Gen2x2 20Gbs快一倍的效能。純血 的USB4組合(ASM4242+ASM2464PD)在Z790平台表現優於其它平台。至於新一代 主控(JHL9580)或Device端(JHL9480 B2)似乎還有很大的調校空間。 移除掉Burst因素後,ASM4242+JHL9480 B1還是維持比USB 3.2 Gen2x2 20Gbs 快一倍的效能。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 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3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