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從反核到擁核:我被偽科學綁架的思想轉變紀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5438)
|
---|
從反核到擁核:我被偽科學綁架的思想轉變紀實
![]() ![]() 隨著當時藝人們高喊反核口號,我也跟著激動起舞,認為那些支持核電的人不過是冷血的投機份子,無視生命與安全,只顧眼前利益。那時候,我的情緒比理性還先行,腦中對核能的印象幾乎全是恐怖、危險、不可觸碰的代名詞。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慢慢對這種簡單粗暴的判斷產生疑問。一次又一次地閱讀真正有深度、依據科學數據的書籍與文章,我才逐步翻轉過去對核能的種種誤解。這個過程既漫長,又充滿了自我懷疑與探索,但每一步都讓我更接近事實,而非單純的情緒反應。 最初吸引我注意的,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博士萬維鋼所寫的文章【核電廠能出什麼大事?】。文章一開始就破除了一個普遍迷思:人們對核爆的恐懼往往被放大,而核電廠發生洩漏事件時,最大的健康風險其實主要集中在癌症上。萬博士從一個生活化的數據切入︰美國人一生罹患癌症的平均機率,再用科學數據逐步解析輻射劑量與癌症風險之間的真實關聯。令人吃驚的是,即便是住在福島事故波及最嚴重的茨城縣,如果在那裡生活一輩子,癌症風險也與一般人相差無幾,換算下來,需要在茨城縣活滿168年,才會比一般人顯著增加1%的癌症風險。這個數字,遠比我想像中安全得多。 萬博士不僅引用數據,也舉了歷史上三起著名核災事故的例子,分析這些事件實際造成的癌症病例其實微乎其微。接著,他把目光轉向另一個現實問題:中國每年為了燃燒煤炭發電,數千名礦工因此喪命,火力發電也間接導致了各種呼吸道與心血管疾病的增加。透過這種比較,核電的危險性顯得相對可控。文章的結論也清楚表明:核電雖非完美,但在各種發電方式中,它可能是「最不壞」的選擇。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對核能的迷思開始出現動搖,心中第一次出現了理性的裂縫。 然而,一篇文章不足以徹底改變根深蒂固的偏見。幾年後,我又讀到了愛爾蘭物理學家David Robert Grimes所寫的書【反智】。書中引用了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指出車諾比災民整體的癌症率並未上升,福島事故的後續研究也顯示,輻射對健康的影響極低,連當地的魚與稻米也沒有受到明顯污染。這些科學數據,直接挑戰了我過去的直覺恐懼。 加上麻省理工博士李敏與國內專家的觀點,我才真正了解,核廢料儲存技術在國外已有多年經驗,核電廠的耐震水平遠超過大眾想像。這些科學事實像一把鑰匙,逐步打開了我對核能固有偏見的鎖鏈。回頭看自己的臉書動態,我忍不住笑自己當年的天真與無知。當時的我,完全被恐懼與誤解牽著走。 可惜的是,許多人仍將科學與政治混為一談,把擁核與特定政黨劃上等號,把反核視作另一種政治立場。在網路上,雙方互罵不休,彷彿真相早已被情緒淹沒。我常覺得這種對立非常愚蠢,因為核能問題本質上是科學議題,而非簡單的政治符號。 ![]() 有些人總愛用一種奇怪的邏輯去審視別人,彷彿「堅守立場」才是唯一的美德,認為一個人從頭到尾都不能改變想法,否則就是搖擺、就是不夠堅定。 事實上,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我們擁有強大的學習與修正能力。 當我們對一個領域毫無概念時,往往容易抱著錯誤甚至荒謬的觀念,還深信不疑。 像我小時候,就曾被港式鬼片嚇得魂飛魄散。那種滿是血腥與恐怖的畫面,會在腦海裡揮之不去。晚上起床尿尿時,我總覺得在昏暗的角落,有個滿臉是血的兇殘厲鬼,正靜靜等著撲向我,把我一口吞掉。那種恐懼,真讓我連腳都不敢離開被窩一步。 直到長大,我才明白那些可怕的畫面只是特效與化妝,並不存在什麼真實的鬼怪。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飲食觀念上。小時候我以為,吃全素才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而吃肉只是一種滿足口慾、卻傷害身體的行為。但後來深入閱讀營養學書籍,才發現國際上最高水準的期刊研究,從來沒有得出「全素比葷食更健康」的結論。相反的,長期全素反而可能因為缺乏某些關鍵營養素,而導致貧血,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疾病。這讓我相當震驚,也再一次修正了我的想法。 從這兩個例子就能看出,人的認知並非與生俱來正確,而是必須不斷透過學習、驗證與反思,才能推翻過去那些錯誤的信念。立場的轉變,不是搖擺不定,而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真正值得擔心的,不是有人改變想法,而是有人一輩子都沒改變過,因為那往往代表,他從來沒有認真學過任何新東西。 ![]() 寫這篇文章,其實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想蹭一下最近「核三延役公投」的熱度; 第二,則是因為我看到一個標榜推廣圍棋教育、培養思辨能力的粉專,竟然發了一篇極度反智的貼文,感觸頗深,不吐不快。 老實說,只要腦袋還算清楚的人,看過那個粉專幾篇文章,就能發現它的政治立場已經歪到像歪掉的路燈一樣完全偏頗。 四年前,他為了幫自己支持政黨的反核立場背書,在對核能知識完全是小白的情況下,用他熟練的辯論技巧當包裝,假裝中立地替當時核四公投辯論的兩方︰黃士修與許永輝打分數。 那篇文章寫得又長又繞,但最後的結論一點也不意外:許永輝「大勝」。 我看完後只能目瞪口呆。原來真的有人以為,面對一個科學議題,可以不需要任何可信的科學論據,只靠自己熟悉的非科學角度,就可以自信滿滿地宣判結論。 從他的文字間可以嗅到那股「我很行」的自信。為了讓大家也感受一下這奇妙的邏輯,我挑了他貼文說過的幾句經典,加上我的註解,請大家一起來個奇文共賞︰ 「我大學唸的是法律,所以當危險的法案產生時,我能意識到不對勁。」 → 那麼,燃煤發電對健康的危害、廢核造成電價與經濟負擔的危害,你怎麼就完全察覺不到? 「我的邏輯能力夠強,也願意收集分析資訊,所以當情況正在轉糟時,我能察覺到趨勢。」 → 真願意收集並分析資訊的人,怎麼會在核能基礎知識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就敢大剌剌發表評論? 「許多台灣人根本不關心事實真相,他們只關心自己相信的說法。」 → 這段話……該不會其實是自我介紹吧? 「當有人分享錯誤資訊時,我試圖平衡報導,結果被罵是蟾蜍。」 → 平衡報導?我印象中你回覆不同意見時,只會直接扣對方「被意識形態綁架」的帽子啊(挑眉)。 我平常追蹤不少各領域的專業臉書粉專,但能在發表意見前先花幾句話自誇「我念過法律」、「我邏輯超強」的專家,還真只見過他這一位。 除了佩服這份自信,我真的不知道還能說什麼了。 如果,有人因為持反核立場,而批評我被意識形態綁架,我非常認同。我確實被意識形態綁架,只不過綁架我的,是名為「科學」的意識形態。 現在是,以後也不例外。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5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