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你看懂了嗎?【葉問】系列電影中,最值得反思的4個場景解析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5119)

jang20529 2025-07-18 09:33 PM

你看懂了嗎?【葉問】系列電影中,最值得反思的4個場景解析
 


說到甄子丹,大家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多半是家喻戶曉的【葉問】系列吧?

但對我來說,丹哥的許多早期作品,其實比【葉問】系列更有記憶點。像在【少年黃飛鴻之鐵猴子】裡,他飾演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在片中那場施展佛山無影腳的對戰,不只是動作漂亮,最後的火燒木樁陣更是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久久難忘。

還有在【殺破狼】與【導火線】這兩部作品中,不論是與反派越南兄弟的激烈交鋒、與吳京的刀棍巷戰,還是與洪金寶在片尾的近身肉搏,每一場戰鬥都打出了扎實的拳拳到肉感,視覺衝擊滿點。你甚至能看出丹哥為了這些鏡頭,在綜合格鬥MMA領域下了多少苦功。

在這篇文章裡,我將會從葉問四部曲中,分別抽出一個值得深思,又富有趣味性的主題來作個簡要的探討。這些精采內容分別是︰

˙金山找真的只是技不如人?葉問的一席話,可能藏著更深的誤解

˙門外漢挑戰老師,該不該直接讓對方見識實力?【葉問2】給出驚人答案!

˙【葉問3】中的格局思想︰你早該學會的社交法則

˙美國軍官橫掃中華總會︰【葉問4】的反派設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香港武打電影有著說不完的情懷,或者才剛剛讀到這邊而已,心中就開始燃起一絲興趣的話,請不要錯過下面即將帶給你的精彩內容喔!



在【葉問】第一集中,囂張跋扈的金山找在被葉問打得心服口服後,無奈承認道:「今天我們北方拳,輸給了你們南方拳。」



而葉問的回應更是霸氣十足,毫不留情地點破他:「不是南北拳的問題,是你的問題。」

表面看來,金山找這番話像是在替自己打輸找台階,彷彿他失敗的原因不是自身技不如人,而是因為拳種不同︰輸給南方拳,不是輸給葉問本人。
然而葉問一句話就直指核心,將失敗的焦點從「拳種」硬是拉回了「人」本身:不是北拳輸給南拳,而是你輸了。

但有趣的是,許多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在真實世界的競技場上,金山找的觀點,或許比葉問的回答更貼近事實。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武術的派別確實存在根本差異。

有些拳法重視健身養生、內功修練,有些則專注於實戰對抗、攻防應用。不同門派有不同的理論體系與技術優先順序。因此,當不同流派真正交手,勝負未必完全取決於「人」,而可能與「流派」更有關係。有些拳種天生就比其他流派更具實戰效益,自然較容易在競賽中取得優勢。

換句話說,金山找口中的「北拳輸給南拳」,看似失敗者的自我安慰,其實未必全是藉口也說不定。

在進入下一個主題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假設你是一位教授某項競技才藝的老師。有一天,有位完全不懂行的門外漢看了你的招生廣 告後主動找上門,說想先「試試水溫」,看看你值不值得他付費學習。這時,你會怎麼做呢?

選擇1:對他手下留情,招招點到為止,避免過於強勢嚇跑了他。

選擇2:毫不留情,用最直接、最強勢的方式壓制對方,讓他從一開始就感受到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


你會選哪一種?



在電影【葉問2】的劇情裡,葉問剛到香港時,為了討生活,只好放下「不收徒」的原則,在簡陋的天台上開始收學生。那時,第一位找上門的年輕人,對詠春一無所知。但這年輕人可不客氣,一開口就要求與葉問過招,想藉此確認葉問是否配做他的師父。



一開始,葉問選擇了手下留情的作法,招招留餘地。然而,正因為太過溫吞,對方反而覺得他沒什麼本事,感受不到葉問的實力。



於是,葉問立刻改變策略。直接一拳打得對方鼻血直流,再從背後封死退路,徹底壓制,讓對方毫無反擊之力。這才讓年輕人真正明白,眼前這位師父不是他能輕視的高手。

同樣的道理,我在教棋時也奉行這個原則。每當有潛在客戶找上門諮詢,我一律選擇第二種做法——從序盤就取得壓倒性的優勢,用實力讓對方親身體會,雙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這種震撼,才會讓他們真正產生「這個老師夠實力來教我」的強烈動機。

那你呢?你有靠教才藝賺過學費嗎?你的方法跟我一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分享你的經驗。

在【葉問3】的劇情中有一幕,黑幫頭目馬鯨笙主動向詠春高手張天志表達善意,希望他能去廢掉田傲山﹙以前教過馬鯨笙武術的老師傅﹚一隻手臂。





一開始,張天志並不想淌這趟渾水,便隨口拒絕了馬鯨笙。馬鯨笙也沒多做糾纏,便順口告訴張天志,不想賺這筆錢的話,就請換個地方討飯吃吧,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張天志便喊了一聲笙哥,告訴他這筆交易成交,而且桌子上的錢他全要了。

這段劇情看似輕描淡寫,實則隱藏了只有明眼人才看得出來的「格局思想」。

什麼是「格局思想」?簡單說,就是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主動權不一定掌握在手握資源的一方手上,而是掌握在「被需要」的一方手裡。

換句話說,當對方展現出更強烈的需求感時,主動權反而落到你的手上。

讓我們再重頭回到剛剛的劇情,看看如何用「格局思想」重新解讀雙方談話間的心理流動。

首先,當馬鯨笙主動找張天志,並向他提出買凶打人的要求時,很明顯地,是馬鯨笙比較需要張天志,所以主動權是在張天志的手裡。

然而當張天志拒絕後,馬鯨笙並沒有繼續糾纏,而是選擇抽身離開。這一舉動瞬間拉平了格局,成了雙方都沒有主動權的平衡局勢。

但現實是殘酷的。張天志需要錢養家餬口。當他開口喊住馬鯨笙,表示願意接下工作、並且要桌上所有的錢時,這一刻,主動權重新回到了馬鯨笙手上。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誤解,以為只要擁有錢或資源,就能擁有絕對的主動權。但現實生活中,為何那些有錢有資源的男人,依然常常追不到心儀的女生?

答案很簡單,因為「主動權」從來不取決於誰擁有資源,而是取決於誰更需要誰。當你越是表現出你的需求感,主動權就越不在你手上。

如果你總是躲在「請吃飯、修電腦、送禮物」這些行為背後來靠近女生,那麼女生根本看不到你的真實價值,她不覺得自己需要你,但你卻很需要她,因此主動權便完全掌握在她手裡。

學會了「格局思想」後,你會發現,很多過去看不明白的人際關係,瞬間變得一清二楚。

作為葉問宇宙的最終章,【葉問4:完結篇】老實說並沒有帶來太多驚喜或令人眼前一亮的動作場面。





當然,或許有些觀眾會納悶,葉問前幾集都已經打贏過日本空手道高手三浦將軍、英國拳王Twister,甚至是詠春高手張天志,這些人可都是如同魔王般的武術高手。那麼,為什麼一個操持著空手道的美國軍官,竟然可以輕鬆打倒整條華人街的武師?甚至連中華總會的會長萬宗華都敗在他手下,這怎麼說得過去?

我當年在電影院看完後,腦中第一時間也冒出了這個疑問。後來上網瀏覽其他觀眾的評論,才發現原來不是只有我有這樣的困惑。

不過冷靜下來後再細想,其實這樣的劇情安排也不是全然不合理。畢竟包含葉問在內,還有中華總會的其他師傅們,年紀看來都不小了,身體狀態自然不如當年。敵不過一位體格壯碩的巴頓將軍,也不算太讓人意外。



再者,如果你有仔細看片尾葉問與巴頓的那場對決,會發現巴頓除了身體條件優秀以外,戰鬥初期他一直在觀察葉問的反應,還特別針對葉問受傷的左手做出攻擊調整。也就是說,巴頓並不是那種靠蠻力橫衝直撞的莽夫,而是一個實戰經驗豐富的空手道高手。

儘管如此,我依然覺得電影在人物設定上出現了不小的問題。因為前面三集已經把「武術名家」與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塑造得非常清楚而且巨大。

但第四集卻突然讓一個軍營裡的武鬥派軍人,把一票名門師傅打得滿地找牙,這樣的轉折,觀眾自然會像我一樣感到突兀。

以上就是我對葉問電影宇宙的觀影雜感,我是魚丸湯,咱們下回見:)!

sn245763 2025-07-18 10:01 PM

葉問就是無腦爽打片,不用腦補這麼多,
要深度那我推薦你看《一代宗師》。

Adsmt 2025-07-19 05:19 AM

整部電影只有一句成為經典:我要打十個。

這世上有多少人能打十個?你可以嗎?

Hermit Crab 2025-07-19 09:35 AM

引用:
作者Adsmt
整部電影只有一句成為經典:我要打十個。

這世上有多少人能打十個?你可以嗎?


我會選擇在床上打十個女人... :laugh: :laugh:

Hermit Crab 2025-07-19 09:47 AM

我只記得金山找的人物設定跟結局是有不同版本的。
中國版因爲審查者說主旋律片不可以鼓吹南北對立,
刪除了金山找當漢奸反過來被日軍槍斃的劇情,
這才有葉問2洗白的好人版金山找。

野口隆史 2025-07-19 12:51 PM

之前看過一個有西醫跟中醫牌照的醫師講過類似的話
不過他的結論跟葉問完全相反
有的時候就是你學的拳不行
不是你人不行

銀鐵人 2025-07-19 01:10 PM

港片已經是過去式了,都只是在吃老本,都靠一些老演員撐場面,年輕一輩又知名的還沒出現

Hermit Crab 2025-07-19 01:33 PM

引用:
作者野口隆史
之前看過一個有西醫跟中醫牌照的醫師講過類似的話
不過他的結論跟葉問完全相反
有的時候就是你學的拳不行
不是你人不行


有些病真的就是只有西醫加先進儀器能治,
但有些病中醫或民俗療法會有神效但無法解釋爲什麽。

sn245763 2025-07-19 01:56 PM

引用:
作者銀鐵人
港片已經是過去式了,都只是在吃老本,都靠一些老演員撐場面,年輕一輩又知名的還沒出現


以前香港黑道靠電影業洗錢,大量資金進入香港電影市場,
吸引眾多人才投入電影業,80~90年代真的是港片巔峰期,
一堆當時香港男星、女星素顏都海放現在線上藝人。

可惜97香港回歸被中國整頓,電影業資金斷鍊,
電影業沒辦法發家致富,自然無法吸引人才持續投入,
2000年開始出現人才斷層,也就是最後一波謝霆鋒、余文樂、張柏芝、
吳彥祖、陳冠希、張家輝這輩崛起的時代,之後就後無來者。

銀鐵人 2025-07-19 02:22 PM

還有一原因,現在港片也不敢拍的太開放,因為鐵定過不了中國監管,原本敢講敢衝的港片只剩下回憶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1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