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開箱簡測】ICY DOCK EZ-Adapter MB104U-1SMB USB 3.2 Gen2轉SATA/M.2 NVMe/SATA 硬碟轉接器效能簡測 (圖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7982)
|
---|
【開箱簡測】ICY DOCK EZ-Adapter MB104U-1SMB USB 3.2 Gen2轉SATA/M.2 NVMe/SATA 硬碟轉接器效能簡測 (圖多)
這幾年SSD發展下來容量愈來愈大,對那些小容量的2.5吋SSD/HDD
或M.2 SATA/NVMe SSD來說,難道被汰換下來就要閒置丟棄嗎?或是 對那些需要經常做系統維護或是檔案頻繁交換的人來說,若有個轉 接器可以適用於多數的儲存媒體,那該有多好? 中銨(ICY DOCK)這家專注於儲存週邊的廠商,近期推出針對2.5吋 的SSD/HDD或是M.2 SATA/NVMe SSD提供一個全新設計的轉接器, 產品線歸屬於EZ-Adapter,也是該系列最新款的商品。 ![]() 根據官網資料,可以看到它強調透過桌機或筆電的USB Type C接頭, 輕鬆地讀取目前或過去主流的儲存媒體介面,當然IDE儲存裝置沒法 在這個年代中被支援是可以理解的。 ![]() 傳統的2.5" HDD/SSD或是M.2 SATA SSD搭配的外接盒,若散熱機制 作得不佳反而會提升運作溫度,相對地,透過直接發散至週邊空氣散 熱的機制,搭配周遭流動的空氣,更有機會降低使用過程中的溫度。 ![]() EZ-Adapter MB104U-1SMB官方的特點說明。 ![]() EZ-Adapter MB104U-1SMB的官方規格說明,三年保固讓人感心,目前 似乎少有外接儲存/轉接周邊廠商願意提供超過一年保固期,這麼多 年來中銨的產品大多維持三年保固。 ![]()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外紙盒色系維持既往EZ-Adapter橘黃色系風格,正面左上方印上了公 司LOGO,右上方標示產品線及型號MB104U-1SMB,清晰明瞭可識別。 右下方圖示強調無工具安裝及支援熱抽換等功能。 ![]() 外紙盒側面採取簡潔風格,僅標示產品線名稱及型號。 ![]() 外紙盒底部採十國文字說明,更詳盡的規格表格列示清楚,方便選購。 ![]() 打開紙盒,轉接器固定在透明膠盒內。 ![]() 整個包裝配件除了轉接器本體外、只有說明書及USB Type C接線。 ![]() USB Type C的線長就大約這樣,對於部分桌機的Type C接頭若在電 腦主機背面者,可能較不方便。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進化使用到筆電, 若下次新產品的USB線材長度可以拉長到一公尺,就更貼心人性化。 ![]() 轉接體本體上方俯視圖,清楚地標示與其它儲存週邊串接時,要接那 個接頭處。儘管MB104U-1SMB同時支援2.5" SATA及M.2 SATA兩種規 格,實際上使用時只能擇一界面使用。M.2 SATA/NVMe SSD在安裝時, 需注意SSD針腳的缺口,不可以硬插否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 轉接器底部附有止滑膠墊,官網已標示採用Reatek RTL9210B這款目 前常見的USB 3.2 Gen2 10Gb/s橋接器,就不拆開止滑墊細拆下去。 ![]() 橋接器的頂部只提供一組Type C接頭,簡潔清爽。 ![]() 考慮到手中的SATA SSD為M.2 SATA (WD Blue),為了更了解其SATA 接頭處的效能,拿出手中的M.2 SATA轉SATA轉接器MB703M2P-B。 ![]() ![]() ![]() ![]() 轉接後將其接在SATA接頭處,就是這樣,感覺還蠻搭的。 ![]() 通電時,面板的指示燈就會亮起;讀寫時,指示燈轉為閃爍指示。 ![]() 當然也可以將M.2 SATA SSD直接接在M.2 NVMe/SATA接頭處。 ![]() M.2 NVMe SSD無懸念地就是直接接在M.2 NVMe/SATA接頭處。 ![]() 只是有件事需留意,對於高發熱的Gen4 SSD而言,必要性的安裝散熱 器是必要的,但是因為轉接器的NVMe SSD接頭處較深些,部分外加散 熱器可以會頂到而無法安裝,須要調整一下位置。此問題可能也會發 生在像Samsung/WD/Seagate這類原廠附散熱器的SSD。 ![]()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MAXIMUS XIII Hero BIOS 1402 CPU: i7-11700K oc 5.1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80 PRO 2TB 測試碟: Seagate FireCuda 530 NVMe 2TB, WD Blue (M.2 SATA) USB 3.2 Gen2橋接器: ICY DOCK EZ-Adapter MB104U-1SMB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1H2 64-bit 以下的測試將以NVMe轉USB 3.2 Gen2為主,部分會顯示SATA或M.2 SATA的測試結果。 剛接上電腦時,可以看到顯示為Realtek RTL9210B SCSI Disk,無 法像以往可顯示產品型號,有點可惜。由於RTL9210B預設是採取快 速移除模式,傳輸效能會比較低些。 ![]() 建議勾選較佳效能後,順道開啟快取寫入功能,這樣才能完全釋放 這個轉接器的效能。若變更後需要重新開機,也麻煩重開機。 ![]() AIDA64裝置管理員確認支援USB 3.2 Gen2 10Gb/s速率。 ![]() CrystalDiskInfo顯示不論是M.2 SATA/NVMe或SATA模式都是跑UASP模式。 ![]() ![]()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NVMe SSD:線性讀寫曲線都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975MB/s、平均 寫入速率950MB/s。 ![]() ![]() M.2 SSD:線性讀寫曲線都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503MB/s、平均 寫入速率239MB/s。 ![]() ![]() SATA SSD::線性讀寫曲線都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534MB/s、平均 寫入速率257MB/s。 ![]() ![]()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NVMe SSD:隨機讀寫曲線都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969MB/s、平均 寫入速率943MB/s。 ![]() ![]()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NVMe SSD:讀取速率992~995MB/s、寫入速率965~970MB/s。 ![]() ![]() ![]() M.2 SSD:讀取速率520~524MB/s、寫入速率217~491MB/s。 ![]() ![]() ![]() SATA SSD:讀取速率531~535MB/s、寫入速率226~503MB/s。 ![]() ![]()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為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 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呈現。 NVMe SSD: ![]() ![]() ![]() M.2 SSD: ![]() ![]() ![]() SATA SSD: ![]() ![]() ![]()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NVMe SSD:循序讀寫速率990及960 MB/s,4K QD1讀寫9780/10675 iops。 ![]() ![]() M.2 SSD:循序讀寫速率535及492 MB/s,4K QD1讀寫5676/9980 iops。 ![]() ![]() SATA SSD:循序讀寫速率521及269 MB/s,4K QD1讀寫5336/10666 iops。 ![]() ![]() Copy Benchmark 測試 NVMe SSD:ISO讀取速率1824MB/s、程式載入速率512MB/s。 ![]() M.2 SSD:ISO讀取速率161MB/s、程式載入速率372MB/s。 ![]() SATA SSD:ISO讀取速率1042MB/s、程式載入速率483MB/s。 ![]()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 模式進行測試。 NVMe SSD:讀寫都算穩定不掉速。 ![]() M.2 SSD:因WD Blue SSD採DRAMless架構,4GB以上寫入速率均掉速。 ![]() SATA SSD:因WD Blue SSD採DRAMless架構,4GB以上寫入速率均掉速。 ![]() CrystalDisk v8.0.4採Default (Random)模式,測試64MiB、512MiB、 1GiB、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NVMe SSD: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1064MB/s、寫入速率1029~1030MB/s。 4K Q1T1讀取速率40MB/s、寫入速率約70~73MB/s。 ![]() M.2 SSD: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531~553MB/s、寫入速率456~497MB/s。 4K Q1T1讀取速率21~23MB/s、寫入速率約60~61MB/s。 ![]() SATA SSD: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531~554MB/s、寫入速率452~496MB/s。 4K Q1T1讀取速率21~24MB/s、寫入速率約61~62MB/s。 ![]() 空碟環境,測試ezIOmeter的結果 NVMe SSD:循序讀/寫平均速率約為917/897MB/s。 ![]() M.2 SSD:循序讀/寫平均速率約為534/198MB/s。 ![]() SATA SSD:循序讀/寫平均速率約為531/208MB/s。 ![]()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 NVMe SSD:讀取曲線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87MB/s;寫入曲線還算 穩定,平均寫入速率961MB/s。 ![]() ![]() M.2 SSD:讀取曲線平順,平均讀取速率536MB/s;寫入曲線就很 難看,主因於這是DRAMless SSD,平均寫入速率70MB/s。 ![]() ![]() SATA SSD:讀取曲線平順,平均讀取速率536MB/s;寫入曲線還是 難看,還是受DRAMless SSD的限制,平均寫入速率70MB/s。 ![]() ![]() 隨機讀寫測試 NVMe SSD: ![]() ![]() M.2 SSD: ![]() ![]() SATA SSD: ![]() ![]() 額外讀寫測試 NVMe SSD: ![]() ![]() M.2 SSD: ![]() ![]() SATA SSD: ![]() ![]()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 NVMe SSD:循序讀取速率1034MB/s、循序寫入1003MB/s。 ![]() M.2 SSD:循序讀取速率543MB/s、循序寫入273MB/s。 ![]() SATA SSD:循序讀取速率544MB/s、循序寫入260MB/s。 ![]() PCMark 8測試 NVMe SSD:分數4983,頻寬為269MB/s。 ![]() M.2 SSD:分數4794,頻寬為134MB/s。 ![]() SATA SSD:分數4803,頻寬為137MB/s。 ![]() PCMark 10資料碟模式測試 NVMe SSD:分數為1273,頻寬193MB/s。 ![]() M.2 SSD:分數為615,頻寬96MB/s。 ![]() SATA SSD:分數為571,頻寬90MB/s。 ![]()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免工具安裝方式,提供簡潔快速的轉接方式,讓使用者快速搭配使用。 2. 支援NVMe/M.2及SATA三種不同界面,有更寬闊的使用彈性。 3. 搭配NVMe SSD可以穩定達到USB 3.2 Gen2 10Gb/s傳輸率。 4. 原廠三年保固,遠超過一般其它類似轉接器僅提供一年保固。 建議 1. USB線材略短些,似乎未考慮無筆電或是機殼無前置Type C接頭者的環境。 2. M.2/NVMe接頭略深,若是SSD本身具有散熱器,需注意散熱器是否會頂到或卡到。 3. M.2 SATA SSD部分傳輸率略有低於SATA SSD。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3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