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綜合簡測】Seagate Exos E系列與X系列容量6TB~20TB SATA 7200轉硬碟機效能大亂評 (圖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4124)
|
---|
【綜合簡測】Seagate Exos E系列與X系列容量6TB~20TB SATA 7200轉硬碟機效能大亂評 (圖多)
記得多年前曾作過Seagate系列硬碟機的比較,近些年SSD的崛起讓我逐
漸忘了硬碟機這幾年到底有沒有進步? 在沒有SSD的年代,3.5吋硬碟機的發展真的蠻熱鬧,很可惜印度豹系列 已絕跡,慢慢的幾乎都停留在7200轉居多,各家廠商開始往大容量發展 的方向,力挽被SSD搶奪的市場。SAS/SATA硬碟的分家依舊,但是價格始 終沒法靠攏。 Seagate Exos這個世代,目前算是穩居Seagate企業碟或資料中心還是雲 端計算不可或缺的產品線,接收了原本的慧星X5系列後逐漸發展。起初還是 跟一般硬碟機外型沒兩樣,到了氦氣碟的硬碟外型才有修改。有興趣的人可 以上網查外型差異,在此不贅述。 本篇測試中,原本想把X10、X12、X14系列也納入,無奈目前幾乎仍以對岸較 有選購的機會,國內的這方面庫存似乎都消失,網路二手品都偏貴,因此放棄 了這三個世代納入評測的念頭。同時,把每個世代的最大容量及次一級容量 加入,當作多重比較。在這中間查原廠資料時,也才發現到以前的硬碟機容 量間的差異,對於效能差異不是那麼大,但到Exos的各世代,硬碟機跟著SSD 有樣的學起來,容量愈大,效能愈好。此外,各世代的單碟容量也有差異,看 倌可自行看比較表說明。 ![]() 各受測世代可以發現除了7E8系列有單獨提供512e或4Kn兩種不同版本,新一 代的Seagate硬碟機均同時支援512e/4Kn,原廠預設採512e格式,若要切換 成4Kn格式,需透過原廠工具重新格式化。如此一來,也節省了消費者不需重 複購買的金錢浪費。相較於目前其它硬碟廠商有的還是維持兩種格式分別販 售的作法,其實這方面還是可以給予Seagate讚賞。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MAXIMUS XIII Hero BIOS 1202 CPU: i7-11700K oc 5.0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80 PRO 1TB 測試碟: 附表的Seagate Exos 各型號硬碟機 測試碟格式: 512e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1H2 64-bit Driver: Intel RST v18.31.5.1038 以下測試分為幾個部分評比:循序讀寫、4K讀寫、應用軟體整合項目,這樣合 計拆分為六個測試組別。由於測試檔案圖檔太多,均採Excel圖表整理。 (一)非壓縮環境,循序讀寫測試: Anvils軟體裡,循序讀取/寫入都是X20最快,與其它人有明顯差距。 同樣是單碟2TB容量的7E10還是輸給X18的18TB,X18的16TB還是蠻強。 ![]() ![]() AS SSD裡,設定檔案容量為是1GB,循序讀取或寫入無庸置疑仍是X20最快。 ![]()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測試,平均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 X20最快,但是讀取或寫入的最快值反而都不是X20。 ![]() HDTune循序讀取/寫入測試,平均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X20最快。 ![]() ![]() HDTune額外讀寫測試,分離出的循序讀寫項目,讀取速率外圈最快是X20,中 段反而是同為單碟2TB的X18系列16TB,內圈則變成是同樣單碟2TB的7E19最 快;寫入測試外圈最快還是X20,中段及內圈轉而為7E10最快。 ![]() ![]() HDTune的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 定50MB、500MB、2000MB及4000MB,測試資料型態為Mixed。其循序讀取或是 寫入速率都是X20平均最快。 ![]() ![]() HDTach 8MB小檔或是32MB大檔讀取測試,都是X20最快 ![]() ![]() HDTach-RW 8MB小檔讀取速率是X20最快,寫入速率是7E8的8TB最快; 32MB大檔讀取/寫入測試,都是X20最快。 ![]() ![]() Inhouse DiskBenchmark循序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X20最快。 ![]() Parkdale設為Block 64KB或是Block 1M兩種格式,循序讀取或寫入都是X20最快。 ![]() ![]() Q1T1項目,Crystal Diskmark軟體裡,讀取或寫入測試都以X20平均表現最佳。 ![]() ![]() Q32T1測試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裡,讀取或寫入測試都以X20平均表現最佳。 ![]() ![]() TxBench循序讀取或寫入測試都是X20平均表現最快。 ![]() ![]() (二)非壓縮環境,非循序或非4K讀寫測試: HDTune額外讀寫測試,分離出的隨機讀寫項目,讀取測試以7E8系列的8TB平 均表現最佳;寫入測試以X18系列的16TB版平均表現最好,7E10系列緊追在後。 ![]() ![]() HDTune隨機讀寫測試,讀取測試裡小檔是7E8的6TB最快,64KB以上反而X20 系列佔優勢;寫入測試512B是7E8的8TB最快,4KB以上則是X18系列的16TB 最快。 ![]() ![]() Inhouse Diskbenchmark隨機測試,隨機讀取在小檔X20佔不到便宜,直到大 檔才較有表現;寫入測試在小檔是X18的16TB平均最快,大檔還是X20最快。 ![]() ![]() 512B項目,AS SSD軟體裡設定檔案大小為1GB。讀取測試有三個產品併列第一, 7E10的讀取速率最慢;寫入速率出現明顯的逆轉,反而是7E8的6TB最快。 ![]() ![]() 32K讀取測試項目,Anvils軟體是X18及X20世代的天下,即使是7E10世代也 難望其項背,X16系列的10TB容量的效率明顯落後。 ![]() 128K讀取測試項目,Anvils軟體裡還是X18及X20世代的天下,7E10世代仍然 無法追上,X16系列的10TB容量的效率明顯落後。 ![]() Q1T1測試項目,TxBench隨機讀取的小檔讀取是X20最快,隨後略大的檔案反 而是X18系列的16TB平均最好;寫入測試以X20平均表現最好。 ![]() ![]() ![]() QD32測試項目,Parkdale設為Block 64KB或是Block 1M兩種格式,讀取速 率在兩種環境差異挺大;寫入速率則較趨一致性,X20贏得大多數項目。 ![]() ![]() (三)非壓縮環境,4K相關讀寫測試: QD1項目 Anvils軟體裡,讀取測試若一單碟2TB容量比較,X20系列還是最快, X18世代的18TB比起7E10系列的10TB慢,非單碟2TB者以X18的16TB最快。 寫入速率還是X20平均表現最快,7E10反倒慢於X18的16TB。 ![]() ![]() AS SSD軟體裡,設定檔案大小為1GB。讀取測試以7E8的8TB最弱,X18的16TB 最強,X20反而輸給7E10;寫入速率則是X20最快逆轉勝7E10。 ![]() ![]()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測試中小檔64MB以X18的18TB最快,其餘容量 的讀取測試還是X20平均表現最快;寫入測試是X20平均表現最好,但是在大 檔容量感覺表現不如預期,意外地7E8的8TB在4GB容量以上的測試效能幾墊底。 ![]() ![]() ![]() HDTune的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 定50MB、500MB、2000MB及4000MB,測試資料型態為Mixed。讀取測試中小檔 50MB以7E10最快,其餘容量的讀取測試是7E10平均表現教好;寫入測試是7E10 平均表現最好,X20其實差距也不大。。 ![]() ![]() ![]() TxBench裡,隨機讀取測試的小檔或大檔讀取是7E8系列8TB平均最快;寫入測 是則是X20平均最快。 ![]() ![]() ![]() QD4項目 Anvils軟體的讀取速率,X20平均表現最好;X18的18TB還是慢於X18的16TB; 寫入速率仍是X20平均最快,讓人比較失望的7E8系列的8TB寫入速率與其它 人相比有明顯落差。 ![]() ![]() QD16項目 Anvils軟體的讀取速率是X18的16TB與X20兩者平軍表現最好,7E10其實表 現的蠻平穩;寫入速率由X18的16TB擊敗X20而平均表現最好,7E8系列的8TB 寫入速率還是慢。 ![]() ![]() Q32T1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測試中小檔64MB以X20最快,7E10緊追在後, 其餘容量的讀取測試還是X20平均表現最快;寫入測試反而是X18的16TB與 7E8的8TB共同獲勝。 ![]() ![]() ![]() HDTune的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 50MB、500MB、2000MB及4000MB,測試資料型態為Mixed。讀取測試中小檔50MB 以X16的10TB最快,其餘容量的讀取測試各有所長;寫入測試是X18的16TB平 均表現最好。 ![]() ![]() ![]() TxBench的隨機讀取的小檔是X16系列10TB最快,之後的大檔讀取表現較分歧; 寫入測試還是X20平均表現最好。 ![]() ![]() ![]() QD64項目 AS SSD軟體裡設定檔案大小為1GB。讀取速率是X18的18TB版險勝同為單碟容 量2TB的7E10,X20變成最弱;寫入速率是7E10最快,X18的16TB小輸而次之, X20寫入速率較讀取速率有明顯的強化。 ![]() ![]() (四)非壓縮環境,應用軟體整合測試: AIDA64 Read Test Suite 1MB或8M環境,外圈讀取速率或是中段傳輸都是 X20最快,但內圈讀取速率是7E8-8TB最快。隨機讀取或是緩衝讀取中的各世 代表現不一,沒那一個世代壓倒性獲勝。 ![]() ![]() Anvils的非壓縮環境,讀取或寫入分數以X20完封勝,因此最高分是X20系列, X18系列的16TB險勝18TB取得第二名。 ![]() ![]() ![]() AS SSD裡設定檔案大小為1GB,Copy Benchmark測試項目中,7E8的6TB版本 幾乎橫掃。若以耗時性比較,則是X16的16TB平均最快。 ![]() ![]() AS SSD的讀寫分數比較,讀取分數X20最快,寫入分數反倒是7E10最快,最後 是X20險勝同為單碟2TB容量的7E10。 ![]() PCMark 7得分以7E8系列8TB最快,其它細項測試就請直接看圖。 ![]() ![]() ![]() ![]() PCMark 8總得分及頻寬是7E8系列的6TB最佳,其它細項測試就請直接看圖。 ![]() ![]() ![]() ![]() PCMark 10採資料碟測試,總得分及頻寬都是X18的18TB最高。存取時間是 X16系列10TB最慢,X16系列的16TB是次慢,似乎暗示X16系列存取時間反應 較慢的問題。 ![]() ![]() ![]() (五)壓縮環境,應用軟體整合測試: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46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 讀取或寫入速率以X20的平均表現最快,小容量的7E8系列6TB因先天問題, 表現與其它大容量硬碟機有一定的落差。意外的是X16世代的10TB版,在大 檔的讀/寫速率表現還比7E8世代的6TB差。 ![]() ![]() (六)混合測試: ATTO設定測試型態在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抓取64KB、 512MB、1GB、4GB、32GB的檔案容量,曲線直接貼出,讓各位一目瞭然。此外, 也抓出IOPS的圖形曲線,這樣就可以明顯看出與SSD差異性。 ![]() ![]() ![]() ![]() ![]() ![]() ![]() ![]() ![]() ![]() ![]() ![]() ![]() ![]() ![]() ![]() ![]() ![]() ![]() ![]()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總表: ![]() ![]() ![]() 以7E8系列的6TB為測試基準,將所有的變數納入測試,無疑的單碟2TB容量還 是佔有優勢,前三名幾是單碟2TB容量型號,7E10的10TB表現讓人刮目相看, 18的16TB雖不是單碟2TB容量,卻能擠入前三名。讓人跌破眼境的是X16系列 的整體表現落後7E8的8TB還是有一段落差,也許這將可能讓X16系列10TB容 量快速被7E10所取代。 ![]() 若將所有Burst Speed因素拿掉,排名還是無變化。 ![]() 從上面的測試中,單碟2TB的型號藉由此優勢取得較高的效能表現,然而在小 檔的讀寫反而佔不到優勢。Seagate花了這麼多年或世代,方能讓效能有逼近 約20%的成長空間,也可以看得出目前機械式硬碟的先天限制能創造的效能空 間躍進有限。不過仍然樂見Seagate願意投入這麼多心血,也真心期待其它廠 商也能在這塊市場有其強項可以表現。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 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更正文末結論:
以7E8系列的6TB為測試基準,將所有的變數納入測試,無疑的單碟2TB容量還 是佔有優勢,前四名全是單碟2TB容量型號,7E10的10TB表現讓人刮目相看, 讓人跌破眼境的是X16系列的10TB整體表現落後7E8的8TB還是有一段落差,也 許這將可能讓X16系列10TB容量快速被7E10所取代。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