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Google 承諾 2030 年前「全面」採用無碳能源,但不排除核能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78341)
|
---|
Google 承諾 2030 年前「全面」採用無碳能源,但不排除核能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zGOk7ATYWaBmTpg
2020/09/15 不過 Google 也考慮採用核能,發言人委婉回應,所有無碳技術都可望在零碳電力系統中發揮作用,因此並不會忽視任何一種技術可能。 Google 最近承諾將在 2030 年前全面採用無碳能源(carbon-free energy)來營運旗下所有業務。不過並不排除使用核能;也宣布公司至今已購買足夠的碳補償(carbon offset)量,認為足以抵銷 Google 從 1998 年創立以來所產生的碳排放。 從「碳中和」到「全面無碳」 根據 TheVerge 報導,Google 從 2007 年起開始致力於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希望藉由投資再生能源、節約能源等方式,來補償其對環境所產生的碳排放。只是,這樣做仍然無法讓 Google 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因為據統計 Google 在 2018 年就排放 490 萬頓的溫室氣體,約等同於 100 萬輛小客車在一年內所產生的碳排放總和。 因此,當今年夏天加州山火燒不盡、染橘美國西部天空之際,Google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在官網宣布,將在 2030 年前全面採用無碳能源。當 Google 的資料中心採用無碳能源,每一名使用者透過 Gmail 傳送的電子郵件、用 Google 搜尋時輸入的每個問題、看過的每個 YouTube 影音以及出門時用 Google Maps 規劃的每條路線,都將以無碳能源的形式來提供。 其實,去年 9 月 Google 就曾啟動歷史上最大型的企業購買再生能源計畫,購買超過 1600 兆瓦的風能、太陽能協議以及其他新能源。 然而,對這家 24 小時運轉的網路巨擘來說,在他們能真正全面仰賴無碳能源之前,可能仍得克服現階段技術障礙,例如:陰天或沒有風時,就必須擁有大量儲能電池來持續提供電力。 Google 也正在研究如何結合 AI 人工智慧,來提早預測公司的電力需求並提高效率,未來可能也得將旗下營運據點搬到擁有再生能源以及相關政策支持的市場。 不排除使用核能 儘管仍有上述挑戰,Google 表示率先做出這樣的承諾可望拋磚引玉,鼓勵其他公司加入相關行動,也期望在 2025 年前創造 1.2 萬個新工作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並不考慮放棄核能。雖然核能會產生核廢料,因此普遍不被視為再生能源,但因為高階核能不會產生碳排放,因此有些環保主義者也支持。面對相關疑問,Google 發言人僅委婉回應,所有無碳技術都可望在零碳電力系統中發揮作用,因此並不會忽視任何一種技術可能。 Google 之所以敢於做出「2030 年前全面無碳能源」大膽承諾,其實也是回應去年 11 月旗下超過 2000 名員工所發起的聯合抗議行動。當時 Google 員工共同呼籲公司降低碳排放,而亞馬遜、微軟旗下員工也陸續響應相關行動;但截自目前為止,Google 是唯一針對員工呼籲而做出具體回應的科技公司。 |
看成gogoro,以為這公司這麼有企圖心,結果是我想太多
|
引用:
gogoro:我怎麼躺著也中槍,還被潑酸 :jolin: :jolin: :nonono: |
google有自己的電力公司嗎?
他怎麼保證? |
引用:
認購綠電啊 大公司都是這樣玩的 台積電也是 |
也就是宣示10年內購足無碳能源債
亮點在於"不排除核能"而已 本來核能就是穩定又高效益的選項被假環團打壓 不然比起狂添太陽能這種不算穩定又高耗能、污染的或超不穩的風力 這種只做表象環保的假能源轉型 本就該讓燒煤燒油的轉成核能 |
我前幾天剛PO某個YouTuber說明能源政策的問題, 基本上綠能的盲點造成加州black out的問題.
|
google的資料中心要不要以身作則直連綠電並完全斷絕其餘高碳電力來源 :flash:
|
引用:
綠能非常好啊,基本上太陽能的下午三點以後大家就可以下班走路回家 如果下雨就直接在家工作 :yeah: 風的話就看當天風的心情如何 :) |
google就宣誓義意而已,幹嘛噴它還想把責任推給它
它就多付點錢剩的是你家的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3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