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開箱簡測】Axisplus AP-TB3 Thunderbolt 3 Portable 1TB SSD 效能簡測 (圖多,不喜勿入)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76034)
|
---|
【開箱簡測】Axisplus AP-TB3 Thunderbolt 3 Portable 1TB SSD 效能簡測 (圖多,不喜勿入)
延續前一篇Axisplus AP-TB3 Thunderbot 3 Portable 500G SSD,
本篇接著繼續測試它們1TB版本的產品。 根據官網的介紹,這次它們TB3外接式SSD產品型號為AP-TB3-N5藏線版; 最高讀/寫傳輸率分別為2800MB/s及2500MB/s,應該算是市面上TB3系 列產品傳輸率前幾名。必較特別的是它們的線材是直接可以擺在外接盒 隨時帶著走,算是蠻新潁且體貼的想法。 ![]()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外接盒採單色環保紙盒,沒印什麼特殊圖案。 ![]() 打開時,就可以看到外接式SSD放在靜電袋內。 ![]() 外接盒維持鋁合金CNC削切技術,整體作工依然平整,邊角也切的乾淨。 ![]() 底部貼上產品型號及廠商保固貼紙,這次測試的主角就是1TB產品。 ![]() 外接盒連接器接頭作工也不馬虎,做工平整,左上方的小孔就是燈號顯示區。 ![]() 外接盒側邊是重要的線材收納區,可以看到TB3線材就藏在這邊,可隨身攜帶。 ![]() 線材長度真的是9公分長,兩頭打上40G的字樣。 ![]() 小心翼翼的移除螺絲孔上的保固貼紙,底部上蓋內緣還貼上散熱貼,有助於傳導SSD 使用過程的散熱。 ![]() 1TB隨身碟搭載的SSD還是WD SN550NVMe SSD,1TB容量的循序讀寫入速率從網路下載供參。 ![]() ![]() 移除SSD後,可以看到橋接板與外接盒貼齊,有助於固定及散熱。 ![]() 拿起橋接板,再度看到散熱貼,其對應位置為TB3主控的位置,將使用過程中 的廢熱也可以順勢傳導出去。 ![]() TB3橋接板瞧仔細,支援2260/2280長度的NVMe SSD,仍沒支援較長的22100 長度,不過對目前常見的NVMe SSD已足夠使用。 ![]() 底部密密麻麻的電子IC電路,與前一代產品相比,已見明顯改善。 ![]() ![]() 橋接板的主角還是它,Intel JHL6340,支援頻寬為PCIe Gen3 x4。 ![]() 依據Intel官方資料,JHL6340,這樣才夠支持目前 市售NVMe 1.3 以上規格的NVMe SSD傳輸頻寬。 [IMG] ![]() 上機通電時,可以看到亮起藍色指示燈號,不會太亮,我喜歡。 ![]()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rime X299-Deluxe II BIOS 0802 CPU: i9-7900X oc 4.5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1TB 測試碟: Axisplus AP-TB3 Thunderbolt 3 Portable 1TB SSD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909 64-bit Driver: Intel Thunderbolt 3 Driver。 插上電腦使用後,可以看到Thunderbolt Devices軟體顯示未連接訊息,需將 Connection Status設為Connected才能使用。 [IMG] ![]() 透過CrystalDiskinfo可看到搭載SSD的型號,規格為NVMe Express 1.4, 走的傳輸模式為PCIe 3.0 x4,剛上機攝氏33度。 ![]() SN550雖為DRAM-Less架構,在外接盒內連續高度負載測試中的最高溫度攝氏65度。 ![]()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約2115~2422MB/s。 ![]()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前端略有小抖動,整體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2391MB/s,線性寫入曲 線受制於SSD本身的因素,整體寫入速率還算平順,平均寫入速率596MB/s。 ![]() ![]()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取曲線於略有抖動但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2379MB/s;寫入曲線 波動幅度稍大,平均寫入速率1751MB/s。 ![]() ![]()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556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讀取速率2075~2118MB/s、寫入速 率408~1782MB/s。 ![]() ![]()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以下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去測試,從1GB ~32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Compress 0Fill 模式 ![]() ![]() ![]() Compress 100% 模式 ![]() ![]() ![]()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的循序讀寫速率約2118及1892 MB/s,4K QD1讀取9768 iops,4K QD1寫入22734 iops。 ![]() ![]() 10GB的循序讀寫速率約2120及1903 MB/s,4K QD1讀取9775 iops,4K QD1寫入22675 iops。 ![]() ![]()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ISO讀取速率1771MB/s、程式載入速率774MB/s。 ![]() 10GB的ISO讀取速率1981MB/s、程式載入速率708MB/s。 ![]()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讀寫曲線,寫入曲線大規模波動。 ![]() 10GB的讀寫曲線,寫入曲線大規模波動。 ![]()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及Random模式進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取速率最快2.31GB/s、 寫入速率最快1.91GB/s,32GB容量的測試會因SSD本身因素而出現寫入掉速。 ![]() Random模式,讀取速率最快1.94GB/s、寫入速率最快1.90GB/s,32GB容 量的測試會因SSD本身因素而出現寫入掉速。 ![]() CrystalDisk v7.0.0採Default及0Fill,測試64MiB、512MiB、1GiB、 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Default (Random)模式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2448~2471MB/s、寫入速率1833~2042MB/s。 4K Q1T1讀取速率34~45MB/s、寫入速率99~100MB/s。 ![]() 0Fill模式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2445~2468MB/s、寫入速率1528~2047MB/s。 4K Q1T1讀取速率約34~45MB/s、寫入速率約99~101MB/s。 ![]()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460MB/s、寫入速率714MB/s。 ![]() HDTune v5.7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 讀取曲線平順,平均讀取速率2364MB/s,寫入曲線在SSD SLC Cache用完就 降速,之後維持穩定寫入速率,平均寫入速率398MB/s。 ![]() ![]()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 ![]()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 ![]()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並分別測試資料型態為Zero及Mixed。 Mixed型態 ![]() Zero型態 ![]()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414MB/s、平均寫入速率171MB/s。 ![]()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416MB/s、平均寫入速率173MB/s。 ![]()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2207MB/s、循序寫入1061MB/s。 ![]() Parkdale v3.01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過一輪。 ![]() ![]() ![]() ![]() ![]() PCMark 7測試:得分6017、原始得分數為13026。 ![]() PCMark 8測試:分數5061,頻寬為499MB/s。 ![]() PCMark 10測試,分為系統碟及資料碟兩種模式測試。 系統碟分數為1330,頻寬為198MB/s。 ![]() 資料碟分數為1404,頻寬226MB/s。 ![]() 最後是實際傳輸測試,將約80GB的檔案,從970 PRO寫入到這顆外接SSD上, 初始傳輸率約2.18GB/s,之後降到約810~835MB/s附近的傳輸率到結束。 ![]() ![]() ![]() ![]()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CNC設計及散熱貼的固定方式,有效地傳導NVMe SSD運作高溫,沒發生熱當離線。 2. TB3線材藏在外接殼側邊收納,不會再擔心忘了帶線這回事。 3. 多數測試中,傳輸率雖無法達到外接盒速率,已接近SSD本身的速率及穩 定,也比500GB版快些。 4. 原廠提供三年保固。 缺點 1. TB3的線材略短,若能長一點或標準化線材長度就更好。 2. 或許基於訂價策略搭載SN550,若能在下一批產品更換貼近外接盒極限速率較高 的SSD,使用過程的感覺或許會不一樣。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47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